定錨產業筆記

現在是多頭?還是空頭?

2020-03-12

昨天收到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問現在算是邁入空頭市場嗎?或者仍然是短空長多?如果是短空長多,那怎樣才算是空頭市場?」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定義何謂「空頭市場」?

其實「空頭市場」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就廣泛認定的標準,是從波段高點下跌超過20%(參考新聞)。但實務上,也有人利用均線,例如跌破年/季線,或是看波浪,低點一波低於一波,來判斷現在是否為「空頭市場」。

但站長沒有正面回覆這個問題,而是丟了三個問題出來給對方思考:

1. 假設現在波段下跌25%,而你是搭時光機回來的未來人,你知道這波「空頭市場」總共只會下跌30%,請問現在該做多還是做空?

2. 假設現在波段下跌25%,而你不是未來人,你知道這波「空頭市場」總共會跌多少?或還要跌多久?

3. 假設前兩個問題你都有答案,那該多或空什麼股票?假設前兩個問題你都沒有答案,那該多或空什麼股票?

這三個反問也非常有趣,各位讀者可以先思考一下,再往下看文章。

 

 

 

一般而言,投資人都會直覺判斷,「多頭市場」就該做多,「空頭市場」就該做空。但第一個問題,多數投資人看到的反應,應該是會選擇在最後5%下跌段持續加碼股票,等待反彈來臨。也就是說,決定你該做多或做空的依據,不是現階段是「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而是 ── 這波行情離轉折點還有多少距離?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你馬上就會發現另一個盲點 ── 人類根本無法預測未來。換句話說,你無法提前得知,這波行情的轉折點到底在哪裡,也就失去了判斷到底要做多還是做空的最重要依據。

最後的第三個問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盲點 ── 「多頭市場」中也有下跌的股票,「空頭市場」中也有上漲的股票,不管做多或做空,都有可能會選錯股票,所以選股也是不能忽視的關鍵。

而這些盲點,就是散戶投資股票經常會虧損的關鍵,總是想要多、空都做,試圖抓到中間每一個轉折,最好波段上漲10%的股票我可以賺到20%。反映在投資行為上,就是愛摸頭、愛抄底,喜歡跟市場對作,在震盪盤容易被多空雙巴。

再深入思考,其實不論在「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投資人能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1. 嚴控風險,在行情高漲、股票價格偏貴時,多持有一些現金,或是將資金轉移至低風險股票上。風險控管一定要提前做、隨時做,等發生後再做就沒意義了!

2. 在行情下跌時,必須保有耐心,加碼速度一定要慢,不能太快把子彈打完,因為你不知道底部會在哪裡。中間如果遇到反彈,可以適度減碼一些逢低佈局的部位,如果未來再跌一波,就可以更從容。最關鍵的是,絕對不要持有會讓自己睡不著覺的部位!

3. 評價較高的股票,或是法人持股比例較高的股票,一定要避開,因為法人都是順勢交易,在股票下跌時很容易會無腦砍,把你當成提款機,尤其跌破投信平均持股成本85%的股票都是高危險群。

你可能也會喜歡

基本面與股價,老人與狗

定錨新站上線至今已有兩個多月,這段時間,我們持續發表各種類型的分析報告,分享給各位錨粉。在多數時候,投資前做好深入研究的工作,絕對是加分的;但站長也發現,有些錨粉在閱讀我們的分析報告後,變得有些過於執著,忽略了「尊重市場」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些投資經歷較短的錨粉,看了我們的分析報告後,就會去判定多空,再對照股價來驗證看法。 但事實上,站長分享這些研究報告的初衷,並不是要提供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定進退有據的策略。 德國著名的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曾說:「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就像是老人與狗。老人在公園遛狗的時候,小狗活蹦亂跳,有時候會跑得很前面,有時又會停下來或四周跑,不一定會跟著老主人緩慢的步調與方向走;但是不管小狗怎麼跑,還是圍繞著老主人,而且最後會跟著主人的方向前進。」 雖然長期而言,小狗與老主人的方向一致,但短期內兩者也可能會朝反方向前進,而且「短期」可能遠比你想像的更長,或許是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如果你的操作策略,完全照著基本面分析走而失去了彈性,軋空或套牢的壓力,絕對足以讓你懷疑人生。 既然股價不見得完全照著基本面走,那研究那麼深入,又有何意義呢?其實重點在於,如何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訂安全的因應策略。 由於基本面有好有壞,股價有漲有跌,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產生四種排列組合。 1. 基本面好、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有基本面支撐,通常不會輕易回頭。如果手中有持股,途中碰到回檔時,只要基本面假設基礎沒有改變,可以多一點持有信心。 2. 基本面好、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並不是因為公司變壞,而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只要確定自己買進的成本在合理價格區間,可以多一點耐心持有,等待市場還他公道。 3. 基本面差、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是由其他因素驅動,例如市場派爭奪經營權、市場預期過度樂觀......等,但只要後續基本面沒有跟上,遲早會被打回原形。如果手中有持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退場,而不是讓自己空歡喜一場。 4. 基本面差、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是因為公司變壞,而不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務必嚴格遵守停損紀律,不要損失擴大到無法彌補的程度。 再更深入地思考,老人與狗的行進方向相反,還能細分為老人在前面,或是狗在前面兩種情況,也就是目前股價相對於公司基本面評估出的合理價值,是遭到高估或低估。就算基本面好,只要漲得夠高,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高估,回檔時還是可以很驚人;就算基本面差,只要跌得夠深,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低估,也要提防來個死貓跳。 從實務面的角度來看,我們拿近期市場最夯的5G族群為例,這個產業的長期趨勢無疑偏多,但5G手機在2019~2020年的出貨量非常少,電信商基礎建設推動意願也不高,短期基本面的貢獻度有限,股價卻已經大幅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明白,這是個長線趨勢向上,但短線股價已過度反應的族群,未來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幅回檔,或是停留在原地盤整等基本面跟上。 隨著投資人性格不同,操作策略也會有所差異。如果你是個擅長操作短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短線股價具動能,可以考慮進場做多,並根據技術面及籌碼面指標,擬定進出場機制。如果你是個偏中長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目前可能就不太適合你,但還是可以持續關注,假使未來發生大幅回檔,就有可能會創造買點。 因此,各位讀者不應該是直線思考的方式,看到報告內容偏多就要進場買股票,而是在瞭解產業的基本面趨勢方向後,再根據股價走勢與基本面方向,以及絕對價格與合理價值的關係,搭配自身的個性及操作週期,擬訂不同的投資策略,沒有標準答案。 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報告內容都盡可能客觀呈現,避免使用過多表態多空方向的詞彙,希望提供給讀者的不是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在投資決策前更多一層的基本面思考。我們也不希望讀者在做足基本面研究後,讓自己變得執著,尤其是習慣於重押持股的人,碰到基本面趨勢與股價走勢不同時,更應該學會「尊重市場」。

(詳全文)

2018-12-25

台股觀察週報 2019/11/10

1. 近期盤勢似乎有資金轉移的味道,前波主流股散熱、銅箔基板、去美化概念......等,股價開始轉弱,資金開始在市場上尋找股價低基期,且明年展望有機會轉佳的族群,例如記憶體、車概股......等,故本篇報告將以這兩大族群為主,整理相關資訊。 2. 市場開始留意記憶體景氣翻揚的趨勢,我們認為,本次景氣循環將由NAND Flash於2019Q3率先反彈,DRAM趨勢落後約兩季,於2020Q1落底機率較大。由於本次漲價屬於廠商聯合控制產能的供給面因素,隨報價上漲,廠商可能會逐步增加供給,使得報價上漲空間相對受限,詳細分析可參考「手機、伺服器市場回溫,記憶體靜待轉機」獨家產業報告。 a. 模組廠商手中掌握2019上半年進料的低價庫存,將率先受惠於記憶體報價谷底反彈,2019Q3、Q4毛利率有機會明顯回升,反映存貨跌價損失迴轉利益,但2020上半年毛利率則需視記憶體報價上漲的續航力而定。 b. 由於記憶體報價上漲,廠商可能會逐步重啟產能,使得供給量增加,也會帶動記憶體封測的需求回溫。此外,記憶體封測業者的營收,與記憶體的「量」相關性較高,與「價」的走勢相關性較低,故我們認為,儘管2020年記憶體市況可能從「價漲量增」轉為「價平量增」,但封測業者仍將持續受惠。詳細分析可參考「力成(6239):法說會報告」。 c. 記憶體控制IC設計業者群聯,也將受惠於記憶體需求回溫,且公司在2019上半年提前備下大量的低價庫存,將反映在未來幾季的毛利率上,市場共識2019/2020年EPS 20.0/23.5元,評價合理,但要留意董座陷入官司的風險。 3. 根據中國乘聯會公告的數據,2019年10月中國新車銷售量YoY -5.8%,衰退幅度明顯收斂,我們認為車市景氣已落底,即將走出衰退泥沼,並在2020上半年重回成長軌道,反映2019上半年較低的基期。 a. 朋程2019年10月營收3.28億元,MoM +13.5%、YoY +1.4%,正式走出衰退泥沼。由於中國政府有可能會進一步削減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有利「國六」低碳車銷售,帶動朋程高效能二極體出貨成長(可參考「陸『國六』推動低碳車需求升溫」獨家產業報告)。此外,近期中美晶座談會,指出環球晶將在2020年量產SiC基板,初期月產能約200~300片,主要供應集團內朋程使用,等於間接證實朋程IGBT研發進度符合預期,2021年的轉型值得期待。 b. 勝麗2019年10月營收2.05億元,MoM +30.1%、YoY +16.2%,主要是歐系客戶在2019年9月進行三年一度的查廠,以及颱風影響出貨,導致部份產品出貨時程遞延至本月;但觀察2019年9~10月合計營收3.63億元,YoY +2.8%,已脫離上半年大幅衰退的泥沼,市場也傳出勝麗近期切入Omnivision供應鏈,年底前開始出貨,2019年11月營收值得留意。 4. 在華為全力「去美化」後,手機前端射頻從模組改為分離式元件,使得前端射頻佔用的面積變大。由於手機內部空間有限,如果前端射頻佔用的面積變大,勢必就會排擠到電池容量,影響手機的續航力表現。根據定錨研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將在2020下半年推出的新機種,將主板規格從HDI板升級為類載板,透過主板面積縮小,提供較充裕的空間給前端射頻,並維持電池面積不變,臻鼎-KY、華通為主要受惠者。此外,5G手機高頻傳輸的需求,也使得手機主板需使用Ultra Low Loss的高階材料,銅箔基板供應商台光電將同步受惠。詳細分析可參考2019年9月6日發布之「手機主板HDI、SLP規格升級,供應鏈受惠」獨家產業報告,惟這項趨勢從我們開始關注至今,已反映了約兩個月,相關類股要開始留意評價的風險。 5. iPhone機殼供應商可成,今日開出2019年10月自結盈餘,毛利率符合我們在2019年10月14日調整後財測的區間。我們仍維持先前看法,2020年受惠於iPhone SE2填補淡季產能利用率,以及iPhone 12機殼單價提高,再加上折舊費用可望降低,使可成營收、毛利率將較今年大幅成長。我們仍維持預估2019/2020年財測EPS 16.08/24.62元,惟近期股價漲幅較大,應開始留意評價風險。 6. 近期高速傳輸線材製造商嘉基股價跌幅較大,主要是營收持續低於預期,儘管公司在高速傳輸技術領先同業,但或許是產品價格不夠親民,使得終端應用無法有效擴大。由於該公司仍在興櫃掛牌,且產品面臨市場接受度的風險,故我們沒有將其納入「追蹤股名單」內,但該公司的技術能力領先同業是沒有疑慮的,未來觀察重點在於何時能有效擴大終端應用。

(詳全文)

2019-11-10

台股觀察週報 2019/4/28

1. 近期美股進入超級財報週,本週Intel、Xilinx,以及下週AMD、Apple對於景氣的展望,皆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預期盤勢將會隨財報公佈而呈現震盪。 2. 美國VIX期貨淨空單部位創2004年以來新高(參考連結),顯示市場氣氛非常樂觀,但這波市場反彈主要是對於下半年景氣復甦的預期心理,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實在沒有如此樂觀的理由,提醒各位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3. 儘管Intel 2019Q1財報優於市場預期,但經營層表示,受到Data Center需求不如預期影響,2019年財測營收從710億美元下修至690億美元;而Xilinx財報雖符合預期,且受惠中國、南韓5G先期基礎建設對FPGA的強勁需求,通訊業務成長動能強勁,但也指出Data Center業務展望疲弱,呼應Intel的看法,顯示Intel下修Data Center展望不僅僅是面臨AMD競爭,也受到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的影響。 4. 由於美股兩家重量級公司皆看淡2019年Data Center產業景氣,就算下週一AMD釋出強勁的業績展望,我們也會認為是個別公司市佔率提升的效益,對於今年Server供應鏈的業績表現仍抱持謹慎看法。 5. 儘管近期工具機族群屢傳佳音,2019年4月24日全球傳動在證交所法說會上,也表態客戶經過半年多的庫存調整後,目前庫存已回到正常水位;但同一天日本工具機龍頭發那科(FANUC)公布財報,指出中國企業對於設備投資的態度相當保守,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需求也非常疲軟,預估2019財年營收YoY -15.5%,稅後淨利YoY -59.6%,且經營層表示看淡2019下半年景氣復甦的力道。由於工具機是工業之母,對於許多產業的景氣都具有指標意義,故我們仍維持原先看法,認為這波庫存回補只是短期效應,下半年景氣仍是緩慢復甦,而非市場預期的強勁彈升。 6. 本週四穩懋法說會,2019Q1財報大幅低於預期,拖累隔日砷化鎵族群走勢,穩懋開低走低、收盤跌停,全新也重挫約6%,提醒各位要留意5G供應鏈基本面跟不上股價漲幅的風險,在財報公布時特別容易出現震盪走勢。此外,我們對於近期華為備貨需求、下半年iPhone備貨需求,以及VCSEL在Face ID、主鏡頭感測的長期展望,皆抱持相對保守的態度,詳細資訊可參考「穩懋(3105):法說會報告」。 7. 近期散熱族群股價開始修正,我們仍維持原先看法,5G基地台散熱需求將在3~5年內持續發酵,且訂單量大、穩定、價格好,相關供應鏈可望長期受惠;但手機薄型均熱片進入門檻較低,許多業者皆有意在2019Q3投入,瞄準韓系、陸系品牌客戶,預期今年底以前會有一波殺價競爭。 8. 持續看好NAND Flash歷經6~7個季度的庫存調整後,將在2019Q3迎接供需平衡,主要是目前報價已跌至原廠(不含Samsung)的現金成本,帶動SSD在Data Center、PC/NB的滲透率提升速度加快,預期2019Q2只有Samsung會砍價5~10%,其他業者不會跟進,2019Q3報價有機會開反彈。以台系供應鏈來看,目前從上游控制IC、中游封測、下游模組業者,皆表態看好2019Q3旺季行情,我們認為這波小循環值得期待。

(詳全文)

2019-04-28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書評

FB粉絲團抽書活動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55552934762170&id=1519205901730215 日前收到商周出版社贈送的《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作者張明輝教授在本書提到的許多優質觀念,以及系統化的架構編排,讓非會計本科生都能受益匪淺,而且跳脫傳統只介紹財務比率的死板分析,故決定寫下這篇讀書心得,與各位定錨讀者分享。 一、量化管理 本書第一個提到的優質觀念,就是數字化管理,張明輝教授拿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及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為例,認為經營者必須對數字有敏銳度,才能找出藏在細節裡的魔鬼。而敏銳度的培養,則是源自於對會計的瞭解。 其實數字化管理也不只體現在財報上,站長過去在投信業任職時,也曾遇過「量化管理」的部門主管,令人印象深刻。他把部門內所有研究員的出缺勤、遲到早退、晨會報告內容、推薦個股及績效......等,都詳細記錄、量化管理,讓他對研究員的考績評判不再是依據個人的主觀感覺,而是客觀的數據。 站長也曾看過投資達人,在Facebook分享這個月上了幾場節目錄影、寫了幾篇訂閱文章......等,或許也是給自己一個目標,下個月的自己不能比這個月怠惰。在健身房認識的教練,也都會記錄自己的訓練,督促自己每週要達成訓練目標,同時檢視自己是否有持續在進步,以及飲食、訓練菜單是否有調整的必要。 換句話說,大至企業經營,小至個人生活管理,只要詳實記錄、量化管理,都有可能看到許多你原本沒有發現的問題。 二、資產負債表 大家都有看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但有沒有想過,其實每個家庭,甚至個人的財務狀況,也都可以用資產負債表來呈現呢?如果優質的企業經營,是從財報分析開始;那麼想做好個人理財,何嘗不是從建立完善的個人財務紀律開始呢?舉例來說,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貸款買車,有沒有仔細評估過,車貸對個人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以及這項「不良資產」未來的折舊、維修、保養、稅務......等成本,對個人未來5~10年內的財務影響? 很多投資人以為,財報分析最重要的是損益表,但事實上,資產負債表才是重中之重,可以提供投資人許多重要資訊,包括: 1. 商業模式:屬於重資本支出或輕資產?規模經濟優勢對營運績效的影響? 2. 公司資產的含金量:易變現的現金、應收帳款多寡?不易評估的無形資產多寡? 3. 資金來源及運用效率:主要仰賴內部資金或外部資金?財務槓桿的高低?運用資產賺錢的能力? 因此,這本書以兩大章節的篇幅來介紹資產負債表,而非偏重損益表,確實有助於投資人建立正確的財報分析觀念。 三、帳齡、存貨分析 過去我們在教科書都學過,「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的計算公式是:(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全年銷貨金額 * 365(天) 但張明輝教授提出一個相當有趣的觀念,應該直接用期末應收帳款計算,而非計算期初與期末的平均值,原因是以財報結算當下的時間點來講,期初的數字對於分析報表並沒有意義,站長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如果想要改善帳款結構,也可以考慮把帳款賣斷給銀行,例如中小企業與電子五哥做生意,應收帳款的票期通常都開很長,如果持有這些帳款,在銀行授信時很容易被扣分,還不如把帳款賣給銀行、立即變現。由於電子五哥都是信用評等較高的優質企業,銀行通常很樂意承購這些帳款,同時也能改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結構。站長想起,過去曾聽過許多中小企業,跟電子五哥做生意,結果資金周轉不靈而被迫收購的故事,這些中小企業主會不會很懊悔太晚看到這本書? 舉一反三,在計算存貨週轉天數,評估產業的庫存水位時,也應該以期末數字來計算,而非採期初與期末的平均值。 存貨週轉天數並非越低越好,客製化品項越多的公司,應該會有較高的存貨週轉天數;當然,存貨週轉天數下降表示訂單及存貨管理效率提升,但無論如何精實管理,一般來說,也很難低於30天。站長想起,有些KY公司的存貨週轉天數低到不可思議,某家賣童裝的公司甚至只有2.5天,有些投資人看到這家公司亮麗的損益表還認為股價被低估,難道沒有懷疑過報表的真實性嗎? 再換個角度想,存貨週轉天數高一定不好嗎?假設今天你看到記憶體報價大漲,想投資記憶體模組族群,此時應該選擇低價庫存多的,還是庫存少的呢? 四、在「定價權」之外 近年有越來越多投資人非常喜歡強調「定價權」,認為擁有「定價權」的公司,在利潤率會有較好的表現。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又忽略了許多在「定價權」之外,能穩定公司利潤率表現的其他因素,例如技術/良率/生產效率提升、成本控管......等。 換個角度想,坊間認為有「定價權」的公司,例如食品業,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茶葉蛋、雞排......等商品,價格比十年前漲了多少,但十年來的雞蛋、雞肉價格有漲比較少嗎?賣茶葉蛋、雞排所需的薪資及水電費成本呢?你確定綜合考量以後,賣茶葉蛋、雞排的攤販真的有賺更多嗎?如果那麼好賺,你怎麼不去賣? 再換個角度來看,許多投資人認為3C產品的售價總是持續下跌,零組件供應鏈也會被品牌廠砍價,所以不投資科技產業,這樣的分析其實只看了一半,忽略了每年科技大廠都會推出新產品來維持售價,零組件供應鏈也會持續提升良率及生產效率來維持獲利表現。 五、財報沒有說的事 在本書最後的章節,張明輝教授舉出好幾個實際發生過的假帳案例,讓讀者們眼界大開,原來企業作帳還有那麼多的手法!站長在走訪產業的過程中,也曾聽過某公司宣稱新產品已開始出貨,實際上那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也沒有客戶願意購買,都是堆到美國子公司的倉庫內。 如果這些作帳的手法,佔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比例不高,或許還不至於影響公司營運;但如果經營層食髓知味,作帳手法越搞越大,像滾雪球般地開始影響到公司營運,事情可就難以挽回了!若能詳讀這本書提出的案例,可以增廣自己對「表外營運」的見聞,對於未來避開這些地雷也會有幫助。

(詳全文)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