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錨產業筆記

市場熱衷於「川普交易」,聚焦川普新政潛在影響

2024-11-18

定錨觀點

1) 近期市場熱衷於「川普交易」,尤其擔憂提高關稅將引發輸入型通膨,影響FED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性,但實際上,川普高喊提高關稅的主要目的在於強迫各國政府與美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以及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對於通膨的中長期影響可能會遠低於市場預期。

2) 川普將提供便宜能源、優惠稅率......等條件,並建立關稅壁壘,吸引海外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增加本土就業機會,創造薪資、通膨穩定上升的環境;而FED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維持穩定的利率及就業環境,美股短多、中持平、長多,美債短空、中持平、長偏多,美元短多、中震盪、長偏空。

3) 川普對台灣晶片課稅僅為選舉語言,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幾乎無影響,但有可能導致電子資通訊產業加速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此外,台灣航太軍工產業,可期待美國釋出無人機訂單,以及雙方加強技術合作的機會。

市場熱衷於「川普交易」(Trump Trade)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以312張選舉人票勝出,預計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職,重返白宮。此外,共和黨在參議院及眾議院皆成功拿下多數席次,接近「完全執政」,故近期市場熱衷於「川普交易」,亦即臆測川普在選前提出的政策主張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包括以下幾點:

1) 提高關稅:對中國課徵超過60%關稅,並減少向中國進口必需品。對其他國家則課徵10~20%關稅。

美國商品貿易年進口額超過3兆美元,佔美國GDP超過10%,如果對所有國家課徵10~20%關稅,並且針對中國課徵超過60%關稅,恐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衝擊消費者購買力。

2) 減稅:企業所得稅率從21%調降至20%,對於在美國製造產品的公司,進一步調降稅率至15%。此外,將取消小費、社會安全福利金、加班工資的所得稅。

減稅政策可減輕企業及個人納稅負擔,提高企業獲利及民眾可支配所得,並在一定程度上抵銷前述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對於消費者購買力的衝擊;然而,減稅政策將增加政府財政壓力,有可能必須擴大舉債支應,導致美債殖利率上升、價格下跌。定錨認為,未來川普政府將透過「政府效率部」裁撤不必要的政府組織,削減政府支出,確保美國財政收支平衡。

3) 移民監管政策:加強邊境管制,驅逐非法移民。

限制移民將會減少勞動力供給,有可能導致薪資成長、通膨升溫,影響聯準會(FED)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性,且近期FOMC會議已開始暗示降息步調有可能會開始放緩(詳見2024年11月9日發佈「FED再度降息1碼,市場關注降息步調能否延續」),不利於債券市場行情。以產業別來看,雇用大量低階勞工的服務業將首當其衝,而高科技產業所受影響相對輕微。

4) 偏好傳統能源:將減少國內環保法規,鼓勵原油開採,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鼓勵頁岩油開採將使全球原油供給增加,有助於穩定國際原油價格,而美國身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在國際原油價格維持穩定的情況下,可緩和提高關稅及移民監管政策帶來的通膨上升壓力。

5) 鼓勵製造業回流,反對多邊協定:主張「美國優先」理念,鼓勵製造業回流,抵制傳統的多邊貿易協定,強調雙邊談判,以確保美國在每項協定中獲得實質利益。

川普有可能會推出相關政策,吸引海外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導致全球資金流入美國,帶動美元匯率短期走勢轉強。

綜合以上,近期金融市場「川普交易」的主軸,主要關注提高關稅、加強移民監管政策,並提供優惠稅率吸引海外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增加本土就業機會,恐引發通膨復燃,帶動美股、美元匯率短期走勢轉強,美債短期走勢疲弱。

「川普交易」的反思

在川普正式就職後,目前市場熱衷的「川普交易」能否延續,仍須觀察選前支票的實際執行程度。

定錨認為,川普高喊提高關稅的主要目的在於以下兩點:

1) 強迫各國政府與美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以關稅作為籌碼,脅迫對美國享有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能夠主動向美國投誠,包括擴大向美國購買商品,或是前往美國投資,緩解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問題。以台灣為例,川普有可能會要求台灣擴大購買農產品、軍火、能源,或是要求台積電擴大美國建廠規模,藉此平衡貿易逆差。

2) 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迫使製造業持續流出中國,遷移至其他低成本國家,例如東南亞地區。

也就是說,川普並不希望真的課到關稅,導致國內面臨輸入型通膨,否則將會影響到FED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性,也不利於創造弱勢美元環境,強化「美國製造」的出口競爭力。實際上,川普的真正目的是提供便宜能源、優惠稅率......等條件,並建立關稅壁壘,吸引海外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增加本土就業機會,創造薪資、通膨穩定上升的環境,故提高關稅對於美國通膨升溫的實質影響,有可能會遠低於市場預期,且不能忽略能源價格穩定對於改善通膨的正面效益,讓聯準會得以延續寬鬆貨幣政策,美股、美債、美元中長期走勢仍會回歸基本面。

1) 美股:短多、中持平、長多。

2024年底以前,市場持續熱衷於「川普交易」,帶動美股持續上漲;在川普上任後,有可能陸續推出關稅、移民監管政策,須持續觀察2025下半年美國是否會面臨通膨升溫、經濟成長放緩的風險;長期則受惠於企業擴大導入AI促進生產效率提升,以及「美國製造」增加本土就業機會。

2) 美債:短空、中持平、長偏多

2024年底以前,市場持續熱衷於「川普交易」,帶動美債殖利率維持高檔、價格承壓;在川普上任後,美債行情可望回歸聯準會貨幣政策,2025年底以前維持緩步降息基調不變,可望帶動短債殖利率下降、價格上漲,但長債殖利率下降空間有限、價格潛在上漲空間不大,以領取配息為主;2026年以後則觀察聯準會能否成功將通膨控制在2%以內,並維持穩定的利率及就業環境,帶動中性利率進一步下降。

3) 美元:短多、中震盪、長偏空

2024年底以前,市場持續熱衷於「川普交易」,帶動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在川普上任後,各項政策陸續推出,對於美元走勢造成多方面的影響,恐導致美元匯率區間震盪;2026年以後則有可能因減稅政策導致財政赤字擴大,以及川普希望創造弱勢美元環境,強化「美國製造」的出口競爭力,促使美元匯率轉弱。參考以往共和黨執政期間,皆採取弱勢美元政策(詳見【圖一】)

【圖一】2000年以來美國共和黨執政期間對應美元指數走勢

對台灣產業潛在影響

儘管川普在選舉期間,高喊要對台灣製造的晶片課徵關稅,但觀察台灣近年對美國出口產品前三大項目,分別是資通訊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電機/機械產品,半導體甚至連前十大都排不進去,主因美國是終端產品消費國,並非是半成品製造加工國,而晶片通常是以半成品型態直接出貨至ODM廠進行打板上料,不會以成品型態銷售至消費者手上。

定錨認為,川普的選舉語言主要是希望改善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但川普新政仍會對台灣各大產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相關評估如下:

1) 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需求維持強勁,成熟製程可望受惠於川普擴大半導體禁令。

根據前次台積電法說會,美國廠量產初期毛利率將低於公司平均值,如果川普要求台積電擴大美國建廠規模,確實有可能會稀釋台積電毛利率表現。然而,美國建廠曠日廢時,以台積電於2020年5月首次宣布將在美國建廠,首座工廠將於2025年初正式量產,建廠期間約4.5年,已超越川普本次任期,新政府上台後台積電未必會延續擴大美國建廠規模的策略,故不會有立即性的影響。未來數年內,台積電仍將受惠於AI快速發展,對於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的需求迫切,帶動營收持續成長。

台系成熟製程半導體廠商近期受到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並積極推動國產化,導致產能利用率普遍低迷;如果川普擴大半導體禁令,並要求美國企業半導體採購策略「去中國化」,則台系成熟製程半導體廠商可望受惠於轉單效應。

台系IC設計公司,可以依照客戶需求,靈活調整在台灣或中國半導體廠商投片策略,相對不受影響。

2) 電子資通訊產業:將加速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規避關稅。

台系ODM廠在全球NB市佔率70%以上,在全球伺服器市佔率90%以上,過去主要在中國生產,但在2018年川普啟動中美貿易戰後,高階產品逐步回流台灣生產,而低階產品則遷移至東南亞、墨西哥、印度......等低成本國家生產。如果川普進一步提高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有可能導致台系ODM廠加速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

值得留意的是,為防止業者利用墨西哥洗產地,藉以規避美國關稅,川普提出美墨加貿易協定重新談判,在墨西哥設廠的ODM廠,包括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緯穎......等,將面臨潛在不確定性。

3) 面板產業:課稅難度高,影響有限。

面板與晶片相同,屬於上游零組件,通常會直接出貨給ODM廠進行組裝加工,受關稅影響不大。此外,美系設備廠已淡出LCD設備市場,故川普也很難仿效半導體產業,透過設備取得限制,阻礙中國面板產業發展。

4) 汽車產業:有利於Tesla供應鏈。

川普主張取消電動車相關補助,雖不利於電動車銷售,但市場仍期待川普任命馬斯克(Elon Musk)就任效率委員會共同主席後,馬斯克將獲得更大的政策影響力,可望促使各州政府加速Robotaxi無人駕駛服務審核流程,使得Tesla在無人駕駛服務搶得先機。

5) 航太軍工:台系供應鏈期待無人機訂單

預期川普將加強國防支出,以及與盟友的軍事合作關係,台灣航太軍工產業可望受惠於美國釋出無人機相關訂單,以及擴大技術合作的機會,強化在美國「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此外,由於台灣軍規認證對於「去中國化」審查非常嚴謹,可避免紅色供應鏈的疑慮,故獲得台灣軍規認證的航太軍工產品,對於國際買家相當具有吸引力,藉由與美國的合作,可望打開國際市場。

6) 工具機:技術能力不足,難以受惠於「美國製造」。

台灣工具機產業長期依賴美國及中國市場,如果川普上任後積極推動「美國製造」,並對中國製工具機課徵高額關稅,勢必要向其他國家採購工具機。然而,美國人工成本高昂,製造業勢必要實現高度自動化,才能擁有成本競爭力,但台系工具機業者受限於技術能力不足,高階工具機仍由日本、德國業者寡佔,在日圓匯率弱勢的情況下,台系工具機業者較難爭取訂單。

7) 鋼鐵業:弊大於利,但特定廠商可望受惠。

川普於2018年對進口鋼鐵產品加徵25%關稅,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鋼鐵出口國造成影響,但也因此嘉惠美國鋼鐵業。台系鋼鐵業者大成鋼,在美國設有生產據點及銷售通路,為美國最大鋁捲板通路商、前四大不鏽鋼通路商,可望受惠。

目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型態,主要是加工過後的金屬製品,例如水龍頭、手工具機、螺絲螺帽......等,如果川普對這些產品課徵關稅,相關業者恐受到波及。

你可能也會喜歡

台股觀察週報 2020/3/1

1. 繼我們在「台股觀察週報 2020/2/16」、「台股觀察週報 2020/2/23」提醒日韓疫情風險,病毒擴散速度比我們預期得更快,開始吹向歐美市場,本週道瓊指數單週重挫3,583點,跌幅12.4%。 a. 近年指數型基金對市場的影響力提高,以及程式交易的盛行,加上多頭末升段易暴漲暴跌的特性,使得近兩年股市反映利空時,通常是一波到底,而非溫水煮青蛙式的緩跌。 b. 無論如何,短線上市場空頭確立,不同類型的股票可考慮不同的操作策略: i. 高本益比的股票,一定要避開,以免成為後續恐慌殺盤的狙擊目標,在獲利及評價雙重下修的效應下,跌幅有可能特別大。 ii. 科技股,一定要確定下半年展望正向,因上半年受到停工及經濟成長下滑影響,手機、PC/NB、TV......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量可能會受到嚴重衝擊,故基礎建設相關族群,包括基地台、Server......等,優於消費性電子相關族群。 iii. 價值型股票,須符合「近五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5%」、「非觀光/餐飲」......等條件,才能往下攤平加碼;如果是疫情受害股,想逢低攤平,可能會非常需要耐心,操作週期拉長至一年以上。 c. 近期許多投資人關心,日、韓疫情爆發,是否帶給台廠轉單機會?從市場反應來看,顯然對「斷鏈」的擔憂遠大於對「轉單」的期待,所以不建議朝這個方向思考。 2. 近期市場傳出MLCC、晶片電阻(R-chip)庫存降至十年來最低水位,業者醞釀漲價,我們已在「廠商庫存水位吃緊,MLCC醞釀漲價?」做過分析,這次被動元件漲價的主因,是業者復工率不如預期,導致供給面緊縮。此外,近期日、韓疫情爆發,市場也擔憂記憶體供給受到緊縮,使得本週DRAM、NAND Flash報價相當強勢。 a. 若是供給受到緊縮、庫存不足推動產品漲價,則出貨量勢必會受到影響,反映在財報上,是營收成長動能緩、毛利率有機會提升,但較低的營收規模有可能使營業費用率提高,對營業利益率的影響較難評估。定錨認為,記憶體模組/封測、被動元件......等族群,在2020上半年的財報,都有可能走這項趨勢。 b. 本週記憶體報價走勢: 3. 近期金融股再度成為投資顯學,兆豐銀、京城銀因法定盈餘公積提撥已達資本額門檻,破除現金股利不得超過1.5元的限制,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但金融股的行業特性,獲利穩定、成長動能緩,所以絕對不能追高,建議參考財報狗歷史股價淨值比河流圖的區間來操作。 4. 黃金也成為避險熱門,一般來說,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包括:1) 實質利率,亦即對聯準會未來利率政策走向的預期,以及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實質利率與金價將呈現反向關係;2) 美元匯率走向,通常會反映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實質利率水平,美元與金價將呈現反向關係;3) 市場風險偏好,風險意識與金價將呈現正向關係。 a. 以現階段來說,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3月降息1~2碼,但油價重挫也會降低市場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定錨認為,美國的實質利率未必會因為聯準會降息而下滑。 b. 由於中國央行已開始調降存款準備率,向市場釋放資金,日本、歐洲疫情擴散也可能導致日本、歐洲央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故美國的實質利率相較其他國家未必下滑,定錨認為,本次美國降息不一定會使美元匯率走弱。 c. 近期市場對於避險的態度與海外疫情有關,很可能會在3、4月達到高峰,若股市持續重挫、提前落底,也可能導致投資人對避險的想法改變,未來市場對於避險的態度未必會再更積極。 d. 如果投資人認為多頭末升段即將結束,2020~2021年有可能會進入景氣收縮期,則黃金在大空頭中確實會成為避險資金的避風港,但預測空頭來臨的時間可能不太容易。 5. 許多投資人近期買進石油,但2020Q1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製造業需求大幅下滑,可能要耐心等待需求回升。值得期待的利多消息,包括目前油價已低於美國部份地區頁岩油開採成本,頁岩油廠商應該會放緩資本支出,且中東國家有可能會進一步減產保價。 6.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2020Q1中國車市需求非常疲軟,短期內需保守應對,但終端經銷商庫存水位不算偏高,2020下半年還是有機會迎來復甦。

(詳全文)

2020-03-01

台股觀察週報 2019/10/20

1. 本週最重磅的消息,是艾斯摩爾(ASML)表示2019Q3完成7台EUV設備出貨,並接到23台EUV設備訂單,創單季新高;同時,隔天台積電法說會,宣布調高2019年資本支出至140~150億美元(詳見「台積電(2330):法說會簡評」),遠高於年初資本支出目標100~110億美元。 a. 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金額,將較2019年成長8%,扭轉2019年雙位數衰退的頹勢。 b. 有半導體設備、晶圓代工領導廠商背書,為2020年設備訂單需求掛保證,帶動週四、週五半導體設備股全面噴出,有可能會成為接下來財報空窗期的主要趨勢之一。 2. 近期市場傳出,由台系ODM廠代工、供貨給Google的某款伺服器,PCB出現異常,經查是台系銅箔基板(CCL)供應商A公司的產品品質不穩定,但尚未釐清是CCL還是更上游材料銅箔的問題,目前該款伺服器PCB供應商,包括一家台系公司、一家美系公司,聯合向台系CCL供應商A公司求償800萬美元,導致CCL族群在本週三重挫。 a. 但隔天市場冷靜下來後,發現兩週前陸系公司供貨浪潮伺服器用CCL也出現了異常,後來改由台系B公司供應;同理,若台系A公司因此掉單,對台系B公司來說反而是潛在機會,故兩家公司在隔天股價走勢完全相反。 b. 5G基礎建設箭在弦上,對高階CCL需求將會在2020~2021年爆發性成長,高階CCL材料供不應求,尤其華為「去美化」將帶給台系CCL供應商機會(詳見「華為『去美化』,台系CCL業者搶進」),故台系A公司跌深都會是長線買點。 3. 波音(Boeing)、空中巴士(Airbus)在2019年9月,分別調升2019~2038年全球飛機需求預測,上修新增需求8,000架、3,000架,主要需求在於單走道客機及低油耗機型。根據外媒報導,FAA將在11月份試飛Boeing 737 MAX,有可能會核准復飛,美系航空業者將在2020Q1陸續復飛。若一切順利,Boeing 737 MAX月產能將從現行42架,至2020年底提高到58架,則相關供應鏈財測具上修空間,股價將領先基本面提前反映。 4. 本週晶圓薄化新秀股價強勢表態,主要是市場傳聞該公司晶圓薄化製程良率有重大突破,並已取得二線晶圓代工業者的訂單。但該公司目前的競爭力,在短期內還是很難撼動台系領導廠商的產業地位,未來觀察重點在於兩大客戶的訂單動向(詳見「華為『去美化』風向吹往功率元件」)。

(詳全文)

2019-10-20

台股觀察週報 2019/3/31

1. 本週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反映美國利率倒掛,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也加深了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根據FedWatch,在利率倒掛後,市場預期2019年降息1碼的機率,大幅提高至40~45%,高於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30~35%,這意味著市場開始期待聯準會釋出更多「鴿派」的訊號。 2. 下週美股行情應該還是以盤整為主,市場會靜待下週五晚間美國公佈非農就業數據。前期非農就業數據在北美暴風雪的影響下,月增僅2萬人,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值18萬人,所以本期數據將會被市場用來判斷,前次數據不如預期究竟是暫時性因素,還是美國經濟真的有衰退疑慮。 3. 雖然行情在末升段的機率很高,離轉折點似乎也越來越近,但末升段的噴出行情還是可以留意。記得2006~2007年,在利率倒掛後,市場熱炒LED、太陽能族群,相關個股評價普遍在30倍以上,那這次多頭行情的最後派對又會熱炒哪個族群呢?目前看來,還是以車用半導體、5G族群的機率最高,尤其是過去盈餘記錄穩健,題材純度高的個股,最有機會受惠,但建議避開評價已非常高的化合物半導體族群。 4. 車用半導體指標廠商英飛凌(infineon)下修財測,鈀金報價重挫,反映全球車市景氣走緩疑慮加深,以及中國政府縮減對電動車的補貼,開始影響到電動車銷售量。關於英飛凌下修財測,對相關供應鏈的影響,可參考昨日發布的獨家產業報告「英飛凌下修財測,車用半導體景氣蒙塵」(連結)。但我們仍強調,車用半導體為長期趨勢,不會因為短期的景氣逆風而改變。 5. 近期華為發布P30,供應商清單中陸系業者佔比大幅提高(連結),且近期市場傳出華為下令供應商在2019Q2季末以前,備妥1.5億支手機料件庫存,有可能是公司擔心孟晚舟事件升溫,會被美國政府進一步制裁,提前做出準備,近期可以期待手機供應鏈接獲急單。 6. 近期傳出陸系業者積極開發國產射頻元件。有別於傳統射頻元件大廠Skyworks、Qorvo、Avago都屬於IDM業者,擁有自己的in-house產能,陸系射頻元件業者勢必要委外代工,有助化合物半導體代工業者的市場版圖擴大。然而,華為急單屬短期效益,而陸系業者自行開發的國產射頻元件,受限於技術門檻,產品品質尚未成熟,短期內相關族群股價應是過度反應了。 7. 群聯法說會對NAND Flash景氣釋出樂觀訊號,符合我們先前提出的看法,詳細請見獨家產業報告「NAND Flash需求回穩,報價加速落底」(連結)本文及補充內容。 8. Apple宣布放棄AirPower量產,可能會衝擊市場對於無線充電的信心,並開始聯想USB-PD快充,相關供應鏈包括快充及控制IC業者昂寶-KY、創惟、偉詮電,連接器業者嘉澤,靜電防護元件晶焱......等。

(詳全文)

2019-03-31

基本面與股價,老人與狗

定錨新站上線至今已有兩個多月,這段時間,我們持續發表各種類型的分析報告,分享給各位錨粉。在多數時候,投資前做好深入研究的工作,絕對是加分的;但站長也發現,有些錨粉在閱讀我們的分析報告後,變得有些過於執著,忽略了「尊重市場」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些投資經歷較短的錨粉,看了我們的分析報告後,就會去判定多空,再對照股價來驗證看法。 但事實上,站長分享這些研究報告的初衷,並不是要提供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定進退有據的策略。 德國著名的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曾說:「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就像是老人與狗。老人在公園遛狗的時候,小狗活蹦亂跳,有時候會跑得很前面,有時又會停下來或四周跑,不一定會跟著老主人緩慢的步調與方向走;但是不管小狗怎麼跑,還是圍繞著老主人,而且最後會跟著主人的方向前進。」 雖然長期而言,小狗與老主人的方向一致,但短期內兩者也可能會朝反方向前進,而且「短期」可能遠比你想像的更長,或許是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如果你的操作策略,完全照著基本面分析走而失去了彈性,軋空或套牢的壓力,絕對足以讓你懷疑人生。 既然股價不見得完全照著基本面走,那研究那麼深入,又有何意義呢?其實重點在於,如何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訂安全的因應策略。 由於基本面有好有壞,股價有漲有跌,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產生四種排列組合。 1. 基本面好、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有基本面支撐,通常不會輕易回頭。如果手中有持股,途中碰到回檔時,只要基本面假設基礎沒有改變,可以多一點持有信心。 2. 基本面好、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並不是因為公司變壞,而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只要確定自己買進的成本在合理價格區間,可以多一點耐心持有,等待市場還他公道。 3. 基本面差、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是由其他因素驅動,例如市場派爭奪經營權、市場預期過度樂觀......等,但只要後續基本面沒有跟上,遲早會被打回原形。如果手中有持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退場,而不是讓自己空歡喜一場。 4. 基本面差、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是因為公司變壞,而不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務必嚴格遵守停損紀律,不要損失擴大到無法彌補的程度。 再更深入地思考,老人與狗的行進方向相反,還能細分為老人在前面,或是狗在前面兩種情況,也就是目前股價相對於公司基本面評估出的合理價值,是遭到高估或低估。就算基本面好,只要漲得夠高,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高估,回檔時還是可以很驚人;就算基本面差,只要跌得夠深,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低估,也要提防來個死貓跳。 從實務面的角度來看,我們拿近期市場最夯的5G族群為例,這個產業的長期趨勢無疑偏多,但5G手機在2019~2020年的出貨量非常少,電信商基礎建設推動意願也不高,短期基本面的貢獻度有限,股價卻已經大幅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明白,這是個長線趨勢向上,但短線股價已過度反應的族群,未來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幅回檔,或是停留在原地盤整等基本面跟上。 隨著投資人性格不同,操作策略也會有所差異。如果你是個擅長操作短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短線股價具動能,可以考慮進場做多,並根據技術面及籌碼面指標,擬定進出場機制。如果你是個偏中長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目前可能就不太適合你,但還是可以持續關注,假使未來發生大幅回檔,就有可能會創造買點。 因此,各位讀者不應該是直線思考的方式,看到報告內容偏多就要進場買股票,而是在瞭解產業的基本面趨勢方向後,再根據股價走勢與基本面方向,以及絕對價格與合理價值的關係,搭配自身的個性及操作週期,擬訂不同的投資策略,沒有標準答案。 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報告內容都盡可能客觀呈現,避免使用過多表態多空方向的詞彙,希望提供給讀者的不是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在投資決策前更多一層的基本面思考。我們也不希望讀者在做足基本面研究後,讓自己變得執著,尤其是習慣於重押持股的人,碰到基本面趨勢與股價走勢不同時,更應該學會「尊重市場」。

(詳全文)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