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錨產業筆記

定錨文章

台積電(2330):法說會報告

定錨觀點 2023Q2受到PC/NB、Smart Phone市場庫存調整影響,導致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營收、毛利率皆較前一季度衰退。展望2023Q3,儘管客戶庫存水位逐漸恢復健康,但總體經濟環境依舊嚴峻,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導致客戶下單態度保守,產能利用率回升幅度低於原先預期。近期受惠於AI伺服器建置熱潮,目前AI相關晶片營收佔比約6%,未來幾年營收CAGR達50%以上,預估2027年營收佔比達11~13%,公司將擴充CoWoS封裝產能一倍,以改善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美國Arizona新廠因面臨缺工問題,導致建廠進度延宕,量產時程從2024年底遞延至2025年;日本熊本廠N12/16、N22/28製程將於2024年正式量產;歐洲廠仍在評估階段。 營收結構 法說會簡評 1. 2023Q2營收156.8億美元,符合前次財測區間152.0~16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4,808億元,QoQ -5.5%、YoY -10.0%,營業毛利2,602億元(GM=54.1%),營業利益2,020億元(OPM=42.0%),稅前淨利2,316億元,稅後淨利1,969億元,EPS 7.59元。 a. 受到PC/NB、Smart Phone市場庫存調整影響,導致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以終端應用別來看,HPC、Smart Phone、IoT營收皆較前一季度衰退,消費性電子、車用電子則較前一季度成長。 b. 毛利率54.1%,稍優於前次財測區間52.0~54.0%,主要受惠於新台幣匯率貶值,以及公司積極進行成本樽節,抵銷產能利用率下滑的負面影響。由於N3製程尚未正式出貨並貢獻營收,並未對本季毛利率造成影響。 c. 2023年資本支出維持在320~360億美元,但可能會較貼近下緣,其中,70~80%用於先進製程、10~20%用於成熟特殊製程,剩下用於先進封裝。經營層表示,近期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強勁,CoWoS封裝產能供不應求,目前規劃將擴充產能一倍,以滿足客戶需求。 i. 定錨認為,先前提到2024年底CoWoS封裝產能達2.5萬片/月,已獲得公司證實,並維持先前預估,2025上半年進一步擴產至3.0萬片/月。 ii. 根據定錨研調,由於台積電CoWoS封裝產能供不應求,NVIDIA近期積極尋找第二供應商,目前已確定將部份訂單委外聯電、Amkor,未來也可能會尋求Samsung、矽品支援,但台積電訂單分配仍將高達80%。 2. 展望2023Q3,財測營收區間167.0~175.0億美元,假設USD/TWD=30.8,預估毛利率區間51.5~53.5%,營業利益率區間38.0~40.0%。 a. 儘管客戶庫存水位逐漸恢復健康,但總體經濟環境依舊嚴峻,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導致客戶下單態度保守,產能利用率回升幅度低於原先預期。經營層預估,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維持YoY -4~6%,晶圓代工產值從YoY -7~9%下修至YoY -14~16%,台積電財測營收目標從YoY -4~6%下修至YoY -10%,並維持長期營收CAGR 15~20%、毛利率53.0%目標。 i. 經營層表示,5G、HPC、AI將推動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台積電除了在先進製程維持領導地位,也將受惠於客戶擴大委外代工,營收成長幅度可望持續優於產業平均。定錨認為,這項資訊隱含Intel分拆晶圓代工事業以後,未來有可能會加深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 ii. 近期市場謠傳Intel將放棄「Intel 20A」製程,將下一代消費性CPU ── Arrow Lake委外台積電N3製程代工,但並未獲得Intel經營層證實,且Intel經營層仍強調公司在「Intel 20A」、「Intel 18A」進度良好,只能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b. N3系列製程將於2023下半年正式開始出貨,並將分別對2023Q3、2023Q4毛利率造成2~3%、3~4%負面影響,以往新製程量產對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將延續6~8個季度,但N3系列製程因複雜度提高,首年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較N7、N5系列製程更大,且延續期間也會更長,亦即2024~2025年毛利率皆持續面臨挑戰。 i. 經營層表示,2024年N3製程對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約3~4%,改良版N3E製程將於2023年底前量產,良率將顯著提升,成本結構也大幅優化。定錨認為,儘管2024年N3系列製程良率提升、產能規模爬坡,有助於提升N3系列製程毛利率,但因2024年N3系列製程營收貢獻度大幅提升,導致對整體毛利率的負面影響仍維持在3~4%,預期2025下半年N3系列製程毛利率將逐漸趨近公司平均值。 ii. 根據定錨研調,N3系列製程仍持續面臨客戶導入進度緩慢的問題,2023下半年僅Apple A17 Bionic、M3晶片採用,且Apple近年開始採取高低階機種晶片差異化策略,相較於以往iPhone新機備貨量9,000萬支全部採用最新製程,2023年iPhone 15預計只有5,000萬支新機採用N3系列製程;2024年除了Apple A18 Bionic、M4晶片持續採用N3系列製程,將新增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4,但AMD、NVIDIA、聯發科並不會在2024年導入N3系列製程。 iii. 定錨認為,相較過去N7、N5系列製程,N3系列製程產能爬坡速度較緩慢,相關供應鏈如鑽石碟、再生晶圓的受惠程度,也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逐步發酵。 c. 經營層表示,AI相關晶片營收佔比約6%,未來幾年營收CAGR達50%以上,預估2027年營收佔比達11~13%。 i. 定錨概估,2023年NVIDIA A100、H100合計出貨量約180萬套,2024年將成長至330萬套,將貢獻台積電營收約4~5%;AMD MI300將於2023年底開始少量出貨,2024年正式放量,將貢獻台積電營收約1%;此外,Google TPU、Amazon Inferentia 2、Tesla FSD......等ASIC晶片出貨量也將持續成長,將貢獻台積電營收約2~3%。 ii. 台積電AI相關晶片營收CAGR目標顯著低於市場共識,主因經營層認為近期AI伺服器建置熱潮屬短期現象,並不能視為長期展望,給予較保守的假設。定錨認為,雲端服務商訓練演算法的最終目的,仍是要提供實質服務並創造營收,故未來通用伺服器需求仍會回歸正常,並與AI伺服器之間維持一個穩定的比值。換句話說,2023~2024年AI伺服器成長動能高於長期平均值,通用伺服器則低於長期平均值,且最終都會面臨鐘擺效應。 d. 經營層表示,未來數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平穩,美國Arizona新廠因面臨缺工問題,導致建廠進度延宕,量產時程從2024年底遞延至2025年;日本熊本廠N12/16、N22/28製程將於2024年正式量產;歐洲廠仍在評估階段。 e. 經營層表示,N2製程電晶體密度提升約10~15%,將採用GAA結構,相較前一代N3製程,效能、功耗改善幅度低於N3之於N5,預計2025下半年推出、2026年量產,已有HPC、手機晶片確定導入。定錨認為,經營層對於N2製程量產時間點的說法,明顯較先前更保守,意味著N2製程同樣面臨客戶導入進度緩慢的問題,NVIDIA、AMD、Qualcomm、聯發科很可能會等到2027~2028年才導入N2製程。

(詳全文)

2023-07-20

PCB供應鏈南向計畫牽動設備業商機

近期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升溫,銅箔基板(CCL)業者在客戶分散產地的要求下,陸續公佈前往泰國設廠的計畫。 1) 台燿:2023年5月4日召開法說會,公佈2023Q1財報,提及本季從中國匯出新台幣21億元,被課徵所得稅率20%,折合所得稅費用約4.2億元,導致2023Q1財報虧損。據了解,公司從中國匯出資金,主要是為了前往泰國設廠,該廠房一期產能30萬張/月,2025年正式投產,未來視客戶需求可逐步擴充至90~120萬張/月。 2) 聯茂:2023年3月開始,分階段完成建廠計畫,預計2025年初正式投產,該廠房一期投資金額15.36億元,約當於產能30萬張/月。 3) 台光電:2021年購置桃園大園廠土地,原先規畫建立最先進載板產線及研發中心,一期產能30萬張/月,但近期暫緩投資,轉向前往泰國設廠,預計2025年正式投產。 由於CCL廠商前往泰國設廠的計畫,需經歷購置土地、進行環評......等多項程序,預期廠房主建物將於2024年陸續完工,2024年底以前進駐設備並開始試產,2025上半年正式投產。 CCL製造流程(詳見【圖一】),是運用含浸機,讓樹脂充分滲入玻纖布的空隙中,再運用塗佈機上膠,稱為「膠片」;接著再把膠片與銅箔黏合,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積層板。國內CCL設備最具代表性的廠商為亞泰金屬,該公司提供含浸機、塗佈機,除了供應CCL、軟性銅箔基板(FCCL)客戶以外,也可用於被動元件、鋰電池、碳纖維......等不同領域。 【圖一】銅箔基板製作流程 泰國原本就是PCB產業重鎮,包括泰鼎-KY、競國、敬鵬......等廠商,皆在當地設有廠房。 1) 泰鼎-KY:近期進行泰國三廠擴建計畫,完工後產能可達100萬平方公尺/月,主要生產8層以下光電板、車用板......等,近年也積極開發高階HDI板技術,但目前為止出貨規模不大。 2) 競國:泰國廠產能10萬平方公尺/月,約佔公司總產能40%,主要生產8層以下車用板、家電板......等。 3) 敬鵬:車用板營收佔比高達80%以上,以規格較低的傳統板為主,泰國廠目前佔公司總產能約9%,未來公司將逐步將中國廠產能轉移至泰國。 由於上述幾家公司主要生產10層以下傳統版,通常採用規格較低的標準型CCL,主要供應商為南亞、建滔......等。近期台光電、台燿、聯茂前往泰國設廠,並非是有意經營這幾家客戶,而是看準欣興、華通、臻鼎-KY......等,專注於IC載板、HDI板、網通板、伺服器板......等高階產品的廠商,陸續公佈前往東南亞設廠的計畫。 1) 欣興:2023年4月21日發佈重訊,斥資12.3億泰銖,取得工業用地,但並未說明詳細擴產計畫。 2) 景碩: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前往東南亞設廠,但確實有收到客戶要求,將優先考慮馬來西亞,而非泰國,主因馬來西亞半導體封測產業鏈相對較完整。 3) 南電:正在評估於東南亞設廠,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都是可能選項。 4) 金像電:2023年5月11日發布重訊,將斥資4,500萬美元,前往泰國設立子公司,預計2023年動土。 5) 華通:2023年4月26日發佈重訊,斥資9.6億泰銖,取得工業用地,預計2023年底以前完成土木工程,最快2024年正式投產,優先滿足衛星板客戶的需求。 6) 定穎:2022年10月21日發布重訊,斥資2.88億泰銖,取得工業用地,預計2024Q4正式投產,第一期產能5~6萬平方公尺/月,工廠採用高度自動化的智慧工廠,產品主要是多層板、HDI板,以及含有高頻/高速材料的ADAS、毫米波雷達板、網通板、伺服器板......等。 7) 滬士電:2023年5月3日發布重訊,董事會已通過前往泰國投資意向,預計斥資10億泰銖,滿足客戶分散產地的需求。 8) 志超:2022年11月25日發布重訊,將斥資1,000萬美元,前往越南設立子公司,主要生產NB板、光電板。 由於多數PCB廠商皆在2022~2023年取得土地,並開始進行土木工程,預計2024年廠房主建物陸續完工,2025年正式投產,故PCB設備業者將在2024年受惠於新廠進駐設備的商機。原則上,在新廠開始動土後,PCB廠商會陸續釋出設備採購訂單,接到訂單的設備廠商會收到一筆訂金,帳列「合約負債」;在廠房主建物完工後,開始進行設備點交、裝機、驗收,設備廠商會收到一筆尾款,並將「合約負債」實現為營收,時間點通常在正式量產前2~3個季度,故後續應密切追蹤各家設備廠商「合約負債」增減情形。 PCB製造流程,是先用CNC機台,將銅箔基板裁切成需要的面積,裁切所需的CNC設備,通常是由工具機廠商提供,例如友佳、亞崴、東台、高鋒、喬福、程泰、福裕、瀧澤科......等。 如果是結構較簡單的單層板、雙層板,在裁切完畢後,即可進行鑽孔,並根據孔的用途不同,決定後續是否要在孔內進行電鍍。如果是用於打件,或是連通不同層板之間的電路,則需要在孔內不導電的樹脂、玻璃纖維上鍍一層銅,故又稱為「一次銅」;如果只是為了卡外部結構、連接器,預留鎖螺絲的孔位,則無須進行電鍍。 雷射鑽孔製程,除了可以向Schmoll、Via Mechanics、東台、大量、瀧澤科、達航科技、鈦昇......等廠商購買設備,也可以尋求Union Tool、Toshiba Tungaloy、尖點、高僑、凱崴......等廠商代工。鑽孔的孔型是否完整,以及電鍍填孔是否能使表面平整,將影響到產品品質。 至於結構較複雜的多層板,則需要先製作內層(詳見【圖二】),先經由塗佈設備,在銅箔基板表面塗佈一層感光乾膜,再用烘烤設備將表面烘乾,台系PCB塗佈、烘烤設備廠包括群翊、志聖、科嶠......等。接著再以負片流程繪製電路,亦即內層底片電路圖案是透明的,在曝光製程中,電路圖案的感光乾膜受到光照會產生化學作用而硬化,後續再用顯影劑、蝕刻劑將未感光乾膜及下方銅箔去除,已曝光的部份則用去膜劑將上方硬化的感光乾膜去除、留下銅箔,形成電路圖案,台系PCB曝光、顯影、蝕刻設備廠包括川寶、志聖、揚博......等。接下來用AOI光學檢測設備,確認電路是否繪製無誤,並將電路表面進行棕化處理,防止接觸空氣氧化,並增加表面粗糙度,台系AOI光學檢測設備廠包括牧德、德律、由田......等。 【圖二】PCB內層製作流程 待內層製作完畢後,將內層與外層進行壓合、鑽孔,建立主結構後,再以正片流程繪製外層電路,亦即外層底片電路圖案是不透明的,在曝光製程中,非電路圖案的感光乾膜受到光照會產生化學作用而硬化,再用顯影劑把電路圖案部份的未感光乾膜去除,並在電路圖案表面鍍上錫/鉛。 【圖三】PCB外層製作流程-1 接下來再用去膜劑、蝕刻劑將已感光乾膜及下方銅箔去除,露出下方底層基板樹脂,電路圖案部份因有錫、鉛保護不會被去除,再將錫/鉛剝離、留下銅箔,形成電路圖案。最後在PCB表面印上文字,標示相關資訊,並針對外型進行美化後,即可送交檢測、包裝、出貨。 【圖四】PCB外層製作流程-2 以上是PCB製作流程簡介,未來定錨研究團隊也會持續追蹤相關設備廠商,如果需要更新資訊,可加入網站訂閱會員,即可從下方連結進入會員限定版本。 PCB供應鏈南向計畫牽動設備業商機(會員限定):https://investanchors.com/user/vip_contents/16842279491035

(詳全文)

2023-05-17

台積電(2330):法說會報告

營收結構 法說會簡評 1. 2023Q1營收167.2億美元,達前次財測區間167.0~175.0億美元下緣;折合新台幣5,086億元,QoQ -18.7%、YoY +3.6%,營業毛利2,865億元(GM=56.3%),營業利益2,312億元(OPM=45.5%),稅前淨利2,442億元,稅後淨利2,069億元,EPS 7.98元。 a. 以終端應用別來看,僅車用電子營收較前一季度維持成長,高效能運算(HPC)、智慧型手機、物聯網、消費性電子皆較前一季度下滑,反映PC/NB、手機市場需求持續疲弱,以及伺服器市場庫存修正幅度大於預期。 b. 毛利率優於前次財測區間53.5~55.5%,主因成本控管得宜,抵銷產能利用率下滑的衝擊。 c. 經營層表示,由於中國解封後需求復甦力道低於預期,以及IC設計客戶庫存堆積情況較原先預期嚴重,導致庫存調整期將延長至2023下半年。 2. 展望2023Q2,財測營收區間152.0~160.0億美元,假設USD/TSD=30.7,預估毛利率區間52.0~54.0%,營業利益率區間39.5~41.5%。 a. 經營層表示,2023上半年美元計價營收從YoY -4~6%下修至YoY -10%,2023Q2營收應會是全年谷底,2023下半年可望迎來復甦。根據定錨研調,近期六大客戶之中,以NVIDIA最為積極,AMD、Qualcomm維持穩健,Apple、聯發科下修幅度相對較大,Intel仍處於少量投片階段。 i. NVIDIA:受惠於AI伺服器急單需求,持續上修A100、H100投片量,目前已成為N5/4製程主力客戶,CoWoS封裝同步受惠;此外,近期推出消費性顯示卡RTX 4070,已開始在各大通路鋪貨,預計接下來將陸續推出RTX 4060、RTX 4050,投片量可望進一步擴大。 ii. AMD:Desktop CPU ── Ryzen 7000系列,受惠於Gaming NB備貨需求,以及NB品牌業者庫存調整告一段落,拉貨動能逐漸恢復,投片量維持穩定;Server CPU ── Epyc Genoa,受到雲端服務商下修資本支出衝擊,以及產品本身存在韌體缺陷,投片量小幅下修;MI300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可望在2023下半年追加投片量。 iii. Qualcomm:儘管手機市場需求仍持續疲弱,但受惠於Samsung策略性放棄Exynos系列晶片,擴大採用Snapdragon系列晶片,以及新一代Snapdragon 8 Gen 2、Snapdragon 7 Gen 2效能表現優於競爭對手,在陸系品牌業者開案數量增加,市佔率止跌回升,投片量維持穩定。 iv. Apple:受到MacBook、iPad、iPhone銷售量下滑影響,持續下修M2、A16投片量;2023年6月將發表M3晶片,為首款採用N3製程的晶片,將在2023Q2開始少量挹注營收;2023年9月將發表A17晶片,採用N3E製程,將在2023Q3開始挹注營收。 v. 聯發科:因天璣9200、天璣8200效能落後競爭對手,在陸系品牌業者開案數量大幅減少,4G手機SoC亦面臨競爭對手搶單,在N5/4、N7/6、N16/12投片量皆大幅下修。 vi. Intel:獨立GPU目前仍維持少量投片,2023年底將發表新一代NB CPU ── Meteor Lake,其中GPU tile委外台積電N5製程量產,I/O tile、SoC tile委外台積電N6製程量產,屆時投片量可望進一步增加,但下修2024年N3製程投片量,隱含「Intel 20A」製程開發進度有可能再度延遲。 b. 經營層表示,N3製程產能供不應求,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2023年營收佔比約4~6%,與前次法說會觀點相同。 i. 根據定錨研調,2023Q2季末N3製程產能規模將達1.0萬片/月,並在2023下半年逐步爬坡,2023年底產能規模達2.5~3.0萬片/月,低於N5製程同期表現,但因單價較高,營收貢獻度略高於N5製程同期表現。 ii. 定錨認為,由於N7/6製程客戶轉進N5/4、N3製程後,產能面臨空窗,為避免事情重演,台積電將部份N5/4製程設備搬遷至亞利桑那州廠,並透過技術改良,提高N5/4製程與N3製程設備的相容性。 c. 根據定錨研調,N5/4製程2023Q3、Q4產能利用率分別達60~70%、70~80%,N7/6製程達40~50%、50~60%,回升幅度低於先前預期,反映庫存調整進入尾聲後,並沒有觀察到終端市場需求復甦的跡象。定錨認為,相較於N5/4製程在景氣復甦後,產能利用率可望明顯回升,N7/6製程產能利用率回升幅度將會非常緩慢,主因N16/12製程客戶缺乏轉進誘因,未來觀察RF Transceiver、Wi-Fi 7是否會轉進。 3. 經營層預估,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值(不含記憶體)從YoY -4%下修至YoY -4~6%,晶圓代工產值從YoY -3%下修至YoY -7~9%,台積電財測營收區間從YoY +1~3%下修至YoY -4~6%,資本支出維持320~360億美元。 a. 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日本熊本廠計畫照常進行,並開始評估在歐洲建廠,設置N40、N28特殊製程產線,就近服務當地車用IDM大廠,但高雄廠N28製程計畫將取消,未來將根據市場情況彈性調整,有可能會改為設置更先進的製程。 b. 關於近期媒體報導台積電向ASML下修2024年EUV設備訂單40%,經營層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目前談論2024年資本支出為時過早。定錨認為,考量台積電近期透過技術改良,將部份N5/4製程設備轉作N3製程使用,確實有可能會減少N3製程的資本支出,預估2024年資本支出較前一年度持平或小幅下滑。 c. 經營層表示,N2製程可望在2025年實現量產,並有信心屆時會是全世界最領先的製程技術,維持產業領導地位。定錨認為,Apple有可能會在2025下半年率先導入N2製程,AMD將在2026上半年Zen 6架構導入N2製程,Qualcomm、聯發科將在2026下半年推出首款採用N2製程的5G手機SoC。

(詳全文)

2023-04-20

投資檢討個案:閎康(3587)

今天來分享錨粉前幾天敲碗的投資心法。 這支持有一年多,帳面獲利超過50%的股票,就是半導體材料檢測大廠閎康。 還記得2021年底,第三代半導體是非常熱門的主流,站長也花了一些時間研究這個產業,但檯面上關注度最高的漢磊、嘉晶,獲利主要還是來自嘉晶6吋矽晶圓漲價,以及國際IDM大廠客戶產能不足,委外漢磊代工,第三代半導體業務只能勉強損平。 雖然公司對於未來前景非常看好,但相較於國際大廠Wolfspeed、Infineon、ST Micro......等,漢磊、嘉晶的技術能力還是落後3~5年以上,甚至落後陸系同業。再看一下漢磊、嘉晶高達數十倍的本益比,實在買不下手。(PS.也還好當時沒有買進,否則持有到現在,漢磊帳面虧損約35%,嘉晶帳面虧損約50%,那就是另一種心境了...) 再來看環球晶,由於矽晶圓業務營收規模龐大,第三代半導體營收佔比僅約1~2%,雖然環球晶的技術實力相對較強,但純度真的太低,就算未來成長幾倍,也很難期待貢獻多少獲利。 後來看到半導體材料檢測大廠閎康,發現這家公司有三大亮點: 1) 第三代半導體營收佔比約10%,主要是材料檢測分析,由於第三代半導體與傳統矽基半導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採用SiC、GaN新材料,故材料檢測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檢測分析廠商的優勢,在於它只是一個實驗室,向半導體廠商收取檢測分析服務費,比較沒有虧損問題。 2) 當時許多半導體廠都在擴產,在新產能投產初期,都會需要透過檢測分析,來提升製程生產良率。 3) 台積電即將在2022年底量產N3製程,2023年推出改良版N3E製程,預計2025年以全新GAA結構量產N2製程。隨著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結構越來越複雜,檢測分析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參考過去台積電推進製程的經驗,通常都能帶動檢測分析廠商的營運成長。 閎康獲利狀況也非常不錯,當時預估2021年EPS約9.5元,於是在2021/11/29以每股133元買進。 沒想到,才買進不久,就碰到2022年股災的考驗。在2022年4~7月的下跌段,站長內心也覺得很煎熬。 觀察閎康營收,雖然在2022年5月受到中國封控影響,稍有下滑,但營收年增率都是維持正成長,預估2022年至少有賺一個股本的實力,於是在2022/6/14以117元再度買進,攤平成本。 事後回想,當時能勇敢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有幾個關鍵因素: 1) 站長長期遵守分散投資的原則,單一持股的權重都不會太高,所以在股價下跌時,能保留加碼空間。 2) 站長從不槓桿買股票,並隨時留有一部份的現金,以備股災來臨的不時之需,這讓投資組合擁有更好的抗壓性及操作彈性。雖然槓上加槓,在多頭時期可以賺比較多,但投資是一場馬拉松,重點是誰跑得長、跑得久。 3) 站長習慣避開估值過高的股票,只要本益比超過20倍,即便買進也只會佔非常小的權重,在市況不佳、估值下調時,才能做好風險控管。當時閎康的估值非常低,營運也沒有轉差的跡象,所以比較能抱得安心。 4) 站長對公司未來發展熟稔於心,既然第三代半導體、台積電先進製程的趨勢都沒有改變,未來就還有可期待的題材。 下一次考驗,就是在2022/10/7美國宣布新一輪半導體禁令,禁止將16nm製程以下邏輯晶片設備、18nm製程以下DRAM設備及材料、128層以上3D NAND Flash設備及材料銷售予中國半導體廠商。 當時閎康連續吃了好幾根跌停,站長也call了閎康發言人,得到的答覆是:「目前禁令尚未正式實施,不太清楚實際影響層面有多大。」 站長冷靜思考一下,如果美國禁止中國取得浸潤式微影設備,中國還是有可能會在成熟製程推動自主化,並持續朝先進製程發展,且第三代半導體多數是6吋、8吋製程,重點在於材料檢測分析,而不是製程節點,對閎康影響可能不大,於是決定續抱。(PS.當時有將分析發表訂閱週報,隔週也公開在FB、Telegram。) 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閎康就漲回起跌點了。 接下來,股市氣氛明顯轉趨樂觀,在漲勢中抱股總是比較容易的,就一路抱到了現在。 不過,就在昨天,站長有稍微減碼一些,並不是看壞閎康的基本面,而是站長本來就習慣在漲到一個滿足點時,適度減碼一些部位,將資金轉移到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標的。 以閎康2023年預估EPS約11~12元,目前本益比約16倍,位於中間偏高的位階,雖然有可能會持續上漲,但站長的操作風格比較偏穩健,還是以風險控管為最高原則! 這裡又可以衍生出幾個關鍵心法: 1) 只有神才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只要你不是神,那你永遠都會碰到賣出後股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但其實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只要你出場的價位是有獲利的,那就是一筆成功的操作! 2) 既然不可能賣在最高,那就不必考慮賣出後股價會怎麼走,只要你覺得如果賣出後股價持續上漲,心裡也不會對這個決定後悔,那就表示你已經賺到內心的滿足點了,勇敢賣出吧! 3) 不需要以「追求買賣點的精準度」那麼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只要投資的過程中心情保持愉快,長期下來也有穩健獲利,就是很棒的成果了!  

(詳全文)

2023-02-11

朋程取得杰力私募普通股1.5萬張

朋程於2023年1月11日公告,將斥資14.92億元,以每股99.45元,認購杰力私募普通股1.5萬張,持股比例達29.49%,超越華碩,成為最大股東。 朋程目前主力產品為燃油車發電機整流二極體(STD),近年因燃油車碳排法規漸趨嚴格,公司也開發出能源轉換效率更好的高效能二極體(LLD)、超高效能二極體(ULLD),目前STD全球市佔率約60%,LLD、ULLD全球市佔率約70~80%,預估2022年STD、LLD、ULLD出貨量分別達2.1~2.2億顆、6,500萬顆、150萬顆,2023年出貨量將分別達1.9~2.0億顆、7,500萬顆、380萬顆。 【圖一】朋程產品別營收結構 然而,近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持續侵蝕燃油車市場,朋程也積極投入研發,推出48V MOSFET模組、IGBT模組、碳化矽功率模組產品,切入電動車市場。 1. 48V MOSFET模組:應用於電動車啟停系統,但2022年出貨量僅約8萬套,營收佔比約5~6%(詳見【圖一】。此外,公司尚未推出具競爭力的MOSFET晶片,只能採用外購晶片,再自行封裝成模組,導致成本結構不佳,毛利率低於公司平均值。 2. IGBT模組:IGBT於2021年9月首次送樣客戶端進行認證,原訂目標2022年底至少一家客戶導入量產,但進度一再遞延,目前生產線已完備,等待客戶進行驗證,預計2023下半年將少量出貨,初期採用外購晶片,且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效益,毛利率將低於公司平均值。 3. 碳化矽功率模組:主要替日系客戶代工,用於工控領域,目前僅少量出貨,預計下一代改款後才會逐步放量。此外,公司也積極爭取碳化矽功率模組切入車用充電樁,預計2023Q2送樣客戶端進行認證,尚未有明確出貨時程,將積極與客戶洽談2025年以後主流規格的產品。 綜合以上資訊,朋程目前切入電動車市場最大的難題,在於過去只有二極體元件的經驗,對於電動車市場採用的MOSFET、IGBT,公司並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只能採用外購晶片,導致毛利率不佳。 杰力則是專業MOSFET設計公司,主力產品為消費性MOSFET,用於NB、Motherboard、Server......等領域,近期積極開發40~200V低壓車用MOSFET,目前已推出產品,期盼能取得車廠認證,切入供應鏈。然而,車廠認證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完全沒有出貨實績的廠商,就算取得認證,初期也只會分配到極少量的訂單。 未來雙方合作後,可望提升朋程在MOSFET產品的競爭力,加快導入自製晶片的時程,而杰力也可透過朋程與車廠長期經營的關係,縮短認證期,切入車用供應鏈。

(詳全文)

2023-01-12

台積電供應鏈在地化衍生相關耗材商機

近年台積電持續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在烏俄戰爭後,全球半導體產業一度面臨氖氣短缺的問題,導致氖氣價格大幅飆升,更加突顯供應鏈在地化的重要性。綜觀晶圓製造成本結構,矽晶圓佔比約30~35%、光罩佔比約10~15%,化學藥劑、特殊氣體......等佔比約5~10%。儘管化學藥劑、特殊氣體成本佔比不高,卻是攸關製程良率的重要一環,2019年4月台積電南科14B廠就爆發出光阻劑材料汙染事件,導致10萬片晶圓報廢,損失高達5.5億美元。 半導體特殊氣體主要分為四個等級,難度由高到低分別為第一級「合成」、第二級「純化」、第三級「混氣與轉充填」,以及第四級「微量分析、特殊部件設計組裝」,越前段的製程享有越高的毛利率。 而在半導體製程的不同階段,會分別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學藥劑或特殊氣體(詳見【圖一】),目前台積電所使用的化學藥劑、特殊氣體,主要是由海外廠商供應,例如特殊氣體供應商普萊克斯(Praxair)、林德(Linde)、大陽日酸(Taiyo Nippon Sanso)、液空(Air Liquide),光阻劑供應商JSR、信越(Shin Etsu)、杜邦(DuPont),研磨液供應商Fujimi。 【圖一】半導體製程特殊氣體及化學藥劑 1. 爐管鍍膜、化學氣象沉積(CVD)製程: 主要目的是要讓矽晶圓上附著二氧化矽(SiO2)、(氮化矽)Si3N4薄膜,需要使用一氧化二氮(N2O)、矽甲烷(SiH4);如果是先進製程,對薄膜的緻密度、平滑性、摻雜兼容性......等要求更高,會需要使用矽乙烷((Si2H6),產品單價是矽甲烷的100倍;而未來更尖端的製程,有可能會需要使用矽丙烷(Si3H8),產品單價是矽乙烷的5倍。 在薄膜沉積製程完工後,仍會有一些氣體殘留在設備中,此時需要F2、N2進行清潔,確保設備潔淨度符合標準。 2. 深紫外光(DUV)微影製程: 先在鍍上薄膜的矽晶圓表面,塗佈一層光阻劑,再用準分子雷射將光罩畫好的電路圖轉印到矽晶圓表面,最後用顯影劑將不必要的光阻層去除。由於不同製程節點,將使用不同波長的深紫外光,也會連帶影響到準分子雷射氣體的材質,主要分為氟化氬(ArF)、氟化氪(KrF)兩種。 在製程持續期間內,氟化氬、氟化氪氣體將持續耗損,而氖氣也因暴露在大量離子中而摻入雜質,導致純度降低,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氖氣依照純度區分,可分為粗氖、純氖、電子級氖、電子級氖混氣(Ne Mix),在烏俄戰爭前,烏克蘭佔全球電子級氖氣供給約70%。 在烏俄戰爭後,全球電子級氖混氣價格大漲數十倍,主因氖氣佔半導體製造的成本比例很低,比起停產的損失,廠商更願意高價收購,以維持產線運作。儘管部份設備業者曾提出減少氖氣用量30%的解決方案,但將會導致設備腔體加速耗損,考量設備折舊成本昂貴,這個方案只能作為暫時性替代,無法成為主流。 然而,近期受到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下滑、記憶體減產、廠商囤貨告一段落......等因素影響,電子級氖混氣價格已大幅回落,短期內恐難以回到年初高點。 3. 蝕刻製程: 根據微影製程所繪製的電路圖,用六氟丁二烯(C4F6)、四氟化矽(SiF4)......等氣體,將先前附著在矽晶圓表面二氧化矽、氮化矽薄膜去除。 雖然上述製程所使用到的化學藥劑、特殊氣體,多數是由海外廠商供應,但商業模式通常是由海外母公司負責第一級、第二級前段製程,再由在台獨資或合資子公司負責第三級、第四級後段製程,或是透過代理商銷售,故相關合資廠商、代理商皆受惠於台積電對半導體級化學藥劑、特殊氣體的需求;此外,許多本土供應鏈,也積極發展半導體級化學藥劑、特殊氣體,受惠於台積電推動供應鏈本土化,供貨比重逐漸提升,也持續朝高技術門檻、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發展,更值得持續追蹤。

(詳全文)

2023-01-07

世界先進(5347):法說會報告

定錨觀點 由於DDI客戶砍單幅度擴大,公司大幅下修2022Q3財測,且產線調整轉作PMIC、MOSFET需要時間,預期2022Q4產能利用率將持續低迷。經營層表示,客戶庫存調整將延續至2023上半年,隱含在產線調整完畢後,PMIC、MOSFET填補產能,也無法在短期內達到滿載。由於客戶庫存調整將延續至2023上半年,公司著眼於長期需求持續擴產,導致折舊費用大增,近期也觀察到8吋晶圓代工價格鬆動,2023年獲利恐面臨更大的衰退壓力。 營收結構 法說會簡評 1. 2022Q2營收153.01億元,QoQ +13.4%、YoY +50.7%,營業毛利76.45億元(GM=50%),營業利益59.12億元(OPM=38.6%),稅前淨利61.09億元,稅後淨利48.87億元,EPS 2.94元。 a. 2022Q2矽晶圓出貨量77萬3千片(8吋晶圓),PMIC QoQ +15%、SDDI QoQ +32%、LDDI QoQ +2%、Other QoQ+12%,各產品皆有季增,其中,DDI出貨量下滑,PMIC出貨占比提升,產品組合轉佳。 b. 雖然名目毛利率較前一季度提升,但主要是新台幣貶值挹注約2.6%,若排除這項因素,毛利率只有47.4%,較前一季度下滑。根據定錨研調,毛利率下滑應該是受到產能利用率下滑影響,從102%降至98%,平均銷售單價仍沒有明顯下滑,亦即晶圓代工價格尚未正式開始調降,但廠商仍有可能提供客戶一些優惠條件,形同變相降價。 2. 展望2022Q3,在USD/TWD=29.5的假設下,財測營收區間129~133億元,毛利率區間44~46%,營業利益率32.5~34.5%。 a. 經營層表示,財測大幅下修,主因DDI客戶擴大砍單幅度,多數是採≦0.18μm製程的LDDI,空出的產能會轉移至PMIC、MOSFET。由於本季產能利用率恐滑落至80~85%,將嚴重衝擊毛利率表現,代工費有談判及微幅調整空間,但幅度不會太大,故平均銷售單價不會有顯著降低的情況。 b. 本季晶圓三廠將持續擴產8千片/月,原訂2023年中圓五廠擴產2萬片/月,將延後至2023年底,故2022年資本支出從240億元小幅下修至230億元。資本支出70%投入晶圓五廠、20%投入晶圓三廠、10%則用於其他廠區,2022折舊費用56.4億元,預估2023年折舊金額超過90.0億元。 c. 經營層表示,本次半導體庫存調整將延續至2023上半年,晶圓三廠產能2.4萬片/月、晶圓五廠產能2.0萬片/月,皆有LTA保護,但在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還是會與客戶協商遞延交貨及價格微調,協助客戶完成合約。 d. 定錨認為,由於DDIC主要是細線寬製程,需要3~6個月進行產線調整,才能量產PMIC、MOSFET,且終端需求持續低迷,預期2022Q4產能利用率將持續下滑至80%。由於LTA將在2022年底陸續到期,屆時將面臨降價壓力,且公司為了長期需求持續擴產,折舊費用大增,2023年獲利恐持續衰退。 3. 公司將在2022Q4試產8吋 GaN-on-QST,號稱可以承受650V以上高電壓,良率已接近量產水準,目前有一個客戶在進行極小量試產,預計2022Q4試產,2023年可望正式量產。 4. 定錨認為,近期中國晶圓代工廠為了維持產能利用率,傳出降價10%,有可能會對台系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帶來壓力,尤其力積電、世界先進首當其衝,台積電有先進製程保護,聯電在成熟特殊製程具競爭力,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也無法完全避免。

(詳全文)

2022-08-03

聯發科天璣2000年底前上市,正面對決Qualcomm

據傳,聯發科新一代5G旗艦晶片 ── 天璣2000,即將在2021Q3季末完成送樣,並在2021年底前導入量產並少量出貨,時程與高通(Qualcomm)新一代5G旗艦晶片 ── Snapdragon 898相近,意味著兩大手機晶片公司即將在2022上半年展開正面對決。 根據市調機構數據,聯發科已經連續四季蟬聯全球智慧型手機AP/SoC市佔率霸主,不僅中高階晶片、主流規格晶片獲得陸系品牌業者採用,搭上5G手機滲透率提高,產品走向平價化的趨勢,高階晶片 ── 天璣1200,也獲得陸系品牌業者搭載於旗艦機種,與Qualcomm Snapdragon 888分庭抗禮。 【圖一】全球智慧型手機AP/SoC市佔率 (備註:由於聯發科、Samsung、Qualcomm通常採用SoC的設計,整合AP及Modem,但iPhone是採用AP、Modem分離式設計,採用自製的A系列AP,搭配Qualcomm的Modem晶片,如果以Modem晶片為計算基礎,而非AP/SoC,則Qualcomm的市佔率仍位居全球第一。) 近期市場傳言,天璣2000晶片是以ARMv9指令集為基礎的8核心處理器,內含1顆超大核Cortex-X2、3顆大核Cortex-A710、4顆小核Cortex-A510,效能將超越以ARMv8指令集為基礎的Snapdragon 888,與Snapdragon 898正面對決。這種「1超大核+3大核+4小核」的設計架構,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是「1人努力、7人圍觀」,所以要如何妥善分配運算工作給8顆核心,發揮最大效能,就要看聯發科研發團隊的產品優化能力,這個可以觀察首發機種的實際效能狀況來判斷。 聯發科旗艦晶片過去較令人詬病的,是內建的影像處理晶片(ISP)效能不夠好,使得在攝像及攝影能力落後競爭對手,而攝像及攝影又是消費者相當注重的功能之一。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有「高規低就」的問題,也就是聯發科定位為高階的產品,被客戶認定不夠高階,只願意搭載於中高階機種,這當然就會面臨更嚴苛的預算限制,甚至會被要求推出閹割版本。 但近期陸系手機業者的發展趨勢,開始走向外掛獨立ISP晶片,例如Vivo日前推出自家研發的獨立ISP晶片 ── V1,小米、Oppo也有相關計畫。據了解,Vivo近期發表的X70系列,部份版本已外掛這顆獨立ISP晶片,主要是採用Samsung Exynos 1080處理器的中國版本,國際版則不會搭載這顆晶片。這項趨勢符合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自製的政策目標,也能從較簡單的領域開始累積自身的晶片研發能力,畢竟要無中生有切入手機SoC開發的難度實在太高;另一方面,如果未來採用聯發科處理器的手機也外掛這顆獨立ISP晶片,也有可能會解決聯發科內建的ISP效能不夠好的問題,實際狀況還要再觀察未來的規格設計。 當然,聯發科對於這項風險也是有備而來,據傳2021年底聯發科即將推出的旗艦晶片,除了以台積電4nm製程投片的「天璣2000」之外,還有以台積電5nm製程投片的「天璣2000L」(暫名),也就是閹割版本,在第一時間滿足有可能遇到的「高規低就」問題。 值得期待的是,由於Qualcomm Snapdragon 898可能會在Samsung 4nm製程投片,只有2022年即將搭載於iPhone 14的Snapdragon 895+ Modem晶片會在台積電4nm製程投片,所以Qualcomm Snapdragon 898有可能再度面臨容易發燙的問題,這就會是聯發科在高階市場持續拓展市佔率的好機會。

(詳全文)

2021-09-16

面板供給吃緊可望在2021下半年緩解

先前我們曾引用研究機構預估,2020Q3面板報價上漲30~40%,2020Q4持續上漲10~15%,2021Q1持平至微幅上漲(詳見2020年6月29日發佈「大尺寸面板報價止跌,TV去庫存近尾聲」);但實際上,面板報價走勢比預期中更強勁,以55吋TV面板為例,2020Q4漲幅達17.4%,2021Q1至今為止漲幅已達12.6%(詳見【圖一】),且預計2021Q2將維持漲價趨勢,同時Monitor、NB面板也持續漲價(詳見【圖二】、【圖三】)。 【圖一】55吋TV面板報價走勢 【圖二】23.6吋Monitor面板報價走勢 【圖三】14吋Monitor面板報價走勢 原先認為,韓系業者退出市場,導致面板供需結構獲得改善,將帶動報價上漲;實際上,看到面板報價漲勢凶猛,韓系業者不斷延後退場時間表(參考新聞),卻沒有影響面板報價持續上漲的趨勢,主要原因是關鍵零組件缺料、交期一再延長,尤其是玻璃基板、偏光板、顯示驅動晶片(DDI),導致面板業者出貨量受到限制,限縮供給面。因此,定錨認為,這波面板報價上漲的循環,須觀察關鍵零組件的缺料問題,來判斷趨勢何時會結束。 2020年底以來,全球前三大玻璃基板供應商 ── 康寧(Corning)、日本電氣硝子(NEG)、日本旭硝子(AGC)陸續傳出設備故障、停電熔爐、爆炸......等意外,需要3~6個月時間檢修復工,嚴重影響2021上半年玻璃基板的供給。然研調機構預估,隨著玻璃基板供應商產能逐漸恢復正常,最快在2021下半年,玻璃基板供給吃緊的情況可望獲得緩解。 【圖四】全球玻璃基板供需結構預估 偏光板市場過去由日、韓業者主導,前三大供應商分別是LG Chemical、日東(Nitto)、住友(Sumitomo),台系明基材、誠美材緊追在後。2020年陸資杉杉集團向LG Chemical收購旗下偏光板事業,躍居全球龍頭,且誠美材在前次昆山廠增資案中失利,正式失去主導權,偏光板市場結構轉變,陸系業者合計市佔率突破40%。受到杉杉集團與LG Chemical的交易案影響,LG Chemical的擴產計畫一再遞延,導致2021年全球偏光板供給端幾乎沒有新增產能,但2021下半年陸商盛波光電新產能即將投產,且杉杉集團完成收購後,也有意將處於停產狀態的韓國廠產能搬往中國境內恢復生產,可望緩解供給吃緊的問題。 目前看起來,供給問題較難解決的還是在顯示驅動晶片,除了聯詠、天鈺有集團產能支援以外,其餘業者都很難獲得充足的產能供應,甚至因晶圓代工業者配合政府政策優先供應車用晶片客戶,原本已經非常吃緊的產能又被砍單。值得留意的是,力晶集團旗下的晶合集成蘇州新廠投產時間遞延至2021Q2,經過1~2個季度的產能爬坡(ramp up)階段,預期2021Q4進入穩定量產,屆時有可能緩解顯示驅動晶片產能吃緊的問題。 總結來說,定錨認為,面板報價在2021Q2將延續漲勢,幅度達10~15%;2021Q3漲勢可能會稍微趨緩,幅度達single-digit;2021Q4能否持續漲價,或是面臨景氣反轉,須觀察顯示驅動晶片的供給狀況,以及面板廠本身的庫存水位。   2021/5/24更新 Witsview公告2021年5月面板報價,TV面板平均漲幅約2.2~4.8%,Monitor面板平均漲幅約3.3~6.5%,NB面板平均漲幅約5.2~7.1%。定錨預估,2021Q2平均漲幅從10~15%上修至15~20%,反映2021年4、5月報價漲幅優於預期。 近期康寧位於武漢的G10.5玻璃基板廠已完工,就近供應京東方G10.5面板廠所需,而位於廣州的玻璃基板新廠也可望在2021年9月開始投產,就近供應夏普(Sharp)廣州廠所需,玻璃基板缺料情況可望大幅改善。儘管顯示驅動晶片(DDI)供給仍舊吃緊,但2021下半年可望獲得初步緩解,有利面板廠在2021下半年出貨量提升。 中國面板廠雖沒有繼續建造新廠房,但仍在既有廠房中擴充產線(參考新聞),這些新增產能佔全球面板總產能約11%,將在2021下半年開始陸續開出,並在2022~2023年達到擴產高峰。 先前在本篇報告中提到,2021下半年面板報價有可能反轉,這項觀點至今沒有改變,且2022年報價持續下跌的機率較高。台系面板廠友達、群創,在2021Q2~Q3業績將維持高檔,但2021Q4業績有可能價跌、量增,2022年業績有衰退風險。   2021/6/8更新 Witsview公告2021年6月上旬面板報價,32吋、43吋TV面板報價相較2021年5月下旬持平,其餘尺寸報價漲幅也有趨緩跡象(參考新聞)。定錨研究團隊於2021年3月13日首次發佈本篇報告時,指出面板報價在2021Q2維持漲勢,2021Q3漲幅收斂至single-digit,且2021Q4景氣不明朗,目前為止,面板報價的趨勢與我們的觀點大致相符。 由於歐美即將解封,不利TV需求,「遠端工作/學習」對Commercial NB、Chromebook的需求刺激也已到頂點,且2021下半年開始陸系面板廠新產能陸續開出,顯示驅動晶片(DDI)也可望在2021下半年獲得更多的產能,不利面板供需結構,故我們對面板產業景氣維持較保守的看法。 但面板廠上半年獲利非常亮眼,就算面板報價在2021Q4開始反轉下跌,目前的報價也是遠高於2016~2020年的區間,不會立即陷入虧損,股價可能還是會有一定的支撐力道。然而,法人通常不喜歡前景不佳的產業,對於獲利有衰退疑慮的公司,不會給予太積極的評價,因此不論用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評價,都要多加斟酌。

(詳全文)

2021-03-13

旭富(4119):營運簡評

本文僅就旭富已發佈的重大訊息,以及原料藥產業的相關背景知識,進行事件評析,並非預測股價走勢,也不是投資建議。 1. 2020年12月20日桃園蘆竹廠發生火警,公司於2020年12月20日發佈重大訊息,表示財產損失約8.0億元,應能獲得保險理賠;鄰近四座遭受波及的工廠,合計損失初估約9.5億元,保險理賠僅3,000萬元。 a. 因旭富隱匿金屬鈉存放資訊,影響消防隊救災,有可能成為保險公司是否全額理賠的爭議點。 b. 鄰近四座工廠之財產損失,包括桃園紙廠4.0億元、東陽精機(非上市櫃掛牌的汽車零組件廠)2.5億元,鴻利紡織2.8億元,國晟工業0.2億元,合計9.5億元,扣除保險理賠3,000萬元後,旭富需自行承擔賠償金9.3億元,這部份有機會透過民事訴訟獲得減免。 c. 截至2020Q3財報,旭富帳面總資產42.49億元,固定資產18.83億元;由於固定資產中土地帳面價值8.25億元,這部份不會受到火災影響,主要是建物、設備、未完工程會發生財產損失,故公司估計的財產損失約新8億元屬於合理。 d. 以偏樂觀的假設,自身財產損失8.0億元獲得保險公司全額理賠,鄰近工廠的損失在經過民事訴訟程序後賠付80%,則負面影響數約7.44億元,影響每股淨值9.35元,扣除後每股淨值下降至36.33元。 e. 公司表示,重建廠房至少需要6個月;定錨認為,因原料藥廠產線具有特殊性,需經過GMP、FDA查廠認證,建廠完成後不表示能立刻投入生產,而GMP、FDA查廠認證所需時間大約是6~12個月,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未來1~1.5年內都無法進行生產。 2. 公司於2020年12月21日發佈重大訊息,表示倉庫內尚有2.5億元的製成品,若檢驗分析後品質合格仍可出貨給客戶,但2021Q1訂單約6.0億元會受到影響,需向客戶取消或遞延交期。 a. 2020年12月營收,因有20個工作天,預估將下滑至1.2~1.4億元;2021Q1營收須看製成品庫存的狀況,最樂觀的情況下,可認列營收2.5億元,YoY -68.1%;2021Q2~Q4因新廠房不可能完工,假設沒有找到委外代工廠,營收會歸零。 b. 原料藥廠的產線須經過GMP、FDA查廠認證,也需通過客戶認證,除非國內外有其他公司原本就有通過認證,否則6~12個月內不可能委外代工。先前神隆曾在法說會表示,公司的產線都是專線專用,每一條產線只生產一種原料藥,避免製程互換造成產線的汙染,影響原料藥的純度,可做為參考。 c. 如果國內外有其他公司原本就有相關認證,此時最有利的策略,會是直接向旭富的下游客戶要求認證,頂替旭富成為供應商,而不是幫旭富代工。由於原料藥廠的下游客戶通常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當原料藥廠取得訂單時,享有堅固的護城河;但相對的,一旦失去訂單,未來要再搶回來,難度也很高,就算未來旭富新廠落成並完成認證,不表示既有客戶還會持續下單。 d. 就算有廠商原本就有相關認證,也願意承接代工訂單,目前的情勢是,旭富比較需要代工廠,而不是代工廠需要旭富,在經過一番折衝後,議價能力一定是代工廠會比較強勢,未來毛利率不可能維持在過去的水準。此外,委外代工的潛在風險,就是既有的技術會外流,使代工廠成為未來的競爭對手。 e. 在最悲觀的狀況下,旭富所有的訂單來源都會流失,未來必須重新尋找利基型市場,規劃產品線。雖然這個狀況發生機率較低,但還是要預先設想最壞的可能性。

(詳全文)

2020-12-25

中美晶攜手宏捷科,串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受惠於5G基礎建設及電動車需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GaN)、碳化矽(SiC),近年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類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的生成方式,是置放一塊基板,透過「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或「分子束磊晶法」(MBE),使III-V族化合物在基板上形成一層薄膜,逐漸堆積成具有厚度的磊晶片(EPI Wafer),可以想像成洞窟中鐘乳石形成的概念,這個過程稱之為「長晶」。 其實氮化鎵並不是新材料,過去已採用藍寶石基板,廣泛應用在藍光LED上。但如果要有效降低成本,或是提高效能,就必須將基本材質改為矽(Si)或碳化矽(SiC),因而產生矽基氮化鎵(GaN-on-Si)、碳化矽基氮化鎵(GaN-on-SiC)兩種類別,其中,矽基氮化鎵未來將應用於中高壓功率元件,例如快充接頭、車用半導體......等,而碳化矽基氮化鎵則會應用在高功率射頻元件,例如5G基地台、衛星通訊......等。此外,如果不與氮化鎵結合,以碳化矽材質製造的逆變器,廣泛應用在太陽能、電動車......等領域,缺料問題受全球產業高度關注,已爆發過多次綁料風潮。 但這些技術都還面臨許多瓶頸,至今能穩定量產的供應商不多,所以尚未大規模導入終端應用。矽基氮化鎵面臨的問題,是矽與氮化鎵的熱膨脹係數差異太大,在長晶過程中容易發生翹曲、龜裂或破裂的現象,目前只有少數業者能穩定量產6吋矽基氮化鎵磊晶片。碳化矽基氮化鎵面臨的問題,則是要取得高純度碳化矽非常不容易,且長晶所需耗費的時間非常長,過程中監控溫度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全球僅有Cree能穩定量產6吋碳化矽基板,市佔率高達70%。 以台系業者來說,環球晶目前有能力供應4吋碳化矽基氮化鎵磊晶片,6吋矽基氮化鎵磊晶片;而嘉晶目前以4吋、6吋矽基氮化鎵為主,同集團的漢磊則提供4吋、6吋晶圓代工服務。此外,台積電、世界先進也有提供6吋矽基氮化鎵代工服務(詳見「III-V族半導體產業地圖」)。但客戶希望能再往6吋、8吋發展,以利規模經濟效益,中美晶也與交通大學合作投入新世代材料開發,未來還有一段路要繼續努力。 而本次中美晶入股宏捷科一案,意味著中美晶想要擴大觸角,集團現有佈局包括: 1. 母公司以太陽能矽晶圓為主,近年受到陸系廠商競爭,本業持續虧損,但2020年7月20日保利協鑫新疆廠爆炸(參考新聞),影響全球供給量約9%,本業營運浮現轉機。 2. 在半導體矽晶圓領域,中美晶持有環球晶股權51%,環球晶擁有12吋產能約100萬片/月,8吋產能130萬片/月,市佔率居全球第三,並積極發展SOI Wafer、氮化鎵、碳化矽新材料。 3. 在車用半導體領域,中美晶持有朋程股權約19%,並透過朋程間接持有茂矽股權18%。朋程在全球車用發電機整流二極體具領導地位,市佔率近60%,近期朋程陸續將車用整流二極體轉單茂矽,並合作開發IGBT模組,瞄準電動車市場,預計2021年投產。 4. 在基板領域,中美晶持有兆遠股權約43%,主要生產藍寶石基板,為藍光LED的關鍵材料;近期兆遠也切入砷化鎵(GaAs)基板製造,初期以紅光LED練兵,未來將投入光通訊、射頻領域,預計2021年底前會有首款射頻晶片產品出貨。 5. 在半導體材料領域,中美晶持有台特化股權約30%,專供半導體製程用特殊氣體。 由於旗下兆遠切入砷化鎵基板製造,環球晶也積極發展碳化矽基氮化鎵磊晶片,未來瞄準的終端應用就是射頻領域,但集團內並沒有相關廠商,故入股宏捷科就成為完成佈局版圖的最後一塊拼圖。未來宏捷科可提供砷化鎵晶圓代工的經驗,協助兆遠的砷化鎵基板在射頻晶片領域盡快取得認證,同時環球晶也可與宏捷科結盟,開發碳化矽基氮化鎵在射頻晶片領域的應用。但目前為止,碳化矽基氮化鎵的應用領域並不廣,主要是在5G基地台上,全球技術領先的穩懋,碳化矽基氮化鎵營收佔比也只有5%以下,宏捷科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貢獻度。 以中美晶集團現有的佈局來看,短期(1年內)發展值得期待的是保利協鑫新疆廠爆炸後,可能誘發太陽能產業短暫缺料,多晶矽價格可望攀升,帶動本業虧損減少或轉虧為盈。中期(1~3年)發展值得期待的是2022~2023年,全球矽晶圓供過於求逐漸緩解,且朋程與茂矽合作IGBT模組開始量產,在客戶端的導入進度逐步看到成果。長期(3年以上)發展才會看到兆遠砷化鎵基板及環球晶碳化矽基氮化鎵的發酵。

(詳全文)

2020-08-11

投資檢討個案:合一(4743)

今天來分享投資合一生技的故事。 在2019年3月15日,站長邀請Dr. Allen,分享「合一(4743):深度分析報告 [外稿]」這篇報告。當時發現ON-101瞄準的糖尿病足部潰瘍(DFU),是一個尚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唯一尚稱有效的藥物卻存在明顯的副作用;而合一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分析,看起來非常有機會取得優於現有藥物的成果,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當時站長閱讀完這篇報告,做了以下的思考分析: 1. 相較於基亞、浩鼎的癌症藥,已經有許多國際大廠的藥物與其競爭,即使解盲通過,也未必能順利切入市場,ON-101瞄準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 2. 期中分析顯示治癒率62.7%,優於現有藥物的低於40%,解盲成果是值得期待的。 3. 合一當時股價不到30元,與基亞、浩鼎、中裕、智擎在解盲前就已獲得市場高度關注,動輒數百元的股價不同,這支股票還沒有法人留意到它。 再來就要思考,如果解盲成功,DFU市場規模能創造多少獲利?但因為產品上市八字還沒一撇,銷售量、定價......等數據都還不夠清楚,實在很難準確預估獲利貢獻度,但以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EPS應有20~50元的水準。 雖然估計值的差距非常大,但對比目前股價只有不到30元,即使往悲觀版本走,還是可能創造非常大的獲利空間。再參考基亞、浩鼎、中裕、智擎的經驗,如果解盲成功,股價達300元以上,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但必須留意的是,新藥股解盲,無疑地具有高度風險,如果解盲失敗,即便股價只有不到30元,還是很可能發生重大虧損。 客觀來說,當時的合一,就是一個高風險、高報酬的機會,所以投資時必須留意兩點:第一,絕對不能重押,否則如果解盲失敗,一定會對整體績效造成重大傷害;第二,如果車子發動了,一定要坐穩,不要隨便被甩下車,如果只賺個50%就下車,那承擔那麼高的風險來投資新藥股,就沒有意義了。 沒想到合一的解盲,後來經主管機關要求,補件了好幾次,股價也就在25~35元之間載浮載沉,在新冠肺炎股災期間一度跌破20元,但站長也只能耐心等待解盲結果。有時候,投資的過程,你只需要留意那些真正重要的資訊,看太多雜訊只會造成負面影響。 等待了一年多,直到2020年4月14日,合一宣布明天停牌,當下第一個反應是:「不會吧?終於要開獎了?」 沒想到隔天公布的是,與丹麥藥廠LEO Pharma簽訂FB-825授權協議(參考新聞),這是一款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目前還在臨床二期試驗中。但由於這個授權案,創近年新藥股授權金新高,獲得市場高度關注,也使得市場在這一天開始留意到ON-101的潛力,隔天股價就一路往上噴,不到三個月就達到波段最高點476元,漲幅約14倍,成為2020年台股傳奇飆股之一。 在車上的過程會不會很煎熬?其實不會,因為多數時間都被「關禁閉」,想賣也賣不掉,而且股價超級強勢,每天都往上開,也不太有震盪,所以抱起來並不困難。 比較震撼的是,在解盲前兩天,股價爆量打開漲停,之後在5分鐘內直接殺到跌停,站長當時疑心是不是有內線聽到風聲,提前知道解盲沒有過,所以也嚇到趕緊在200~220元間出脫大部份持股,所幸以成本不到30元來計算,獲利也已經非常豐厚了!沒想到,事後證明,那天漲停殺到跌停,以及隔天跌停鎖死,都是信心不足的人想在解盲前獲利了結的賣壓,解盲順利通過,隔天開始第二波大漲,在這個階段,散戶也開始注意到合一了! 大概是特別幸運,在波段最高點476元那天,站長打開PTT Stock板,發現討論區的文章大概每三篇就有一篇合一,甚至LINE還出了一款合一專屬貼圖,各大FB社團散戶也都非常熱衷投資生技股,顯示合一的投資熱度真的很高,再加上錨媽也在當天說她想要賣,經過討論後,站長決定在那天出清所有持股,獲利了結! 在持有合一的過程中,學到了以下經驗: 1. 新藥股的研發過程是非常冗長的,動輒5~10年,還沒有進入三期試驗的公司,基本上都還不用特別關注。此外,如果股價已提前反映對新藥的預期,後面能期待的報酬率不夠高,承擔的風險卻更大,就不太適合投資。 2. 只能當樂透買,不能當主力持股,否則會面臨過高的風險,畢竟沒有人能預判解盲結果。但就算是當樂透買,只要中獎,對投資績效還是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因為解盲過程非常冗長,如果買太多,心情很容易在過程中隨著股價載浮載沉,反而不利等待解盲結果。 3. 不要貪心,漲勢很兇的股票,趨勢逆轉時,跌勢也會特別兇,已經賺好幾倍了,就不要戀棧還想再賺更多,放進口袋的獲利才是真的。 至於合一未來要如何看待?站長建議還是參考專家Dr. Allen的意見,到他的FB粉絲團「Dr.Allen 的股市奇遇記」看看他是如何思考這家公司,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您有定錨加值版會籍,也可以參考「加值版私密直播 2020-07:生技元年,合一傳奇」這場直播,邀請到Dr. Allen分享他的最新看法。

(詳全文)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