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錨產業筆記

台股觀察週報 2020/3/1

2020-03-01

1. 繼我們在「台股觀察週報 2020/2/16」、「台股觀察週報 2020/2/23」提醒日韓疫情風險,病毒擴散速度比我們預期得更快,開始吹向歐美市場,本週道瓊指數單週重挫3,583點,跌幅12.4%。

a. 近年指數型基金對市場的影響力提高,以及程式交易的盛行,加上多頭末升段易暴漲暴跌的特性,使得近兩年股市反映利空時,通常是一波到底,而非溫水煮青蛙式的緩跌。

b. 無論如何,短線上市場空頭確立,不同類型的股票可考慮不同的操作策略:

i. 高本益比的股票,一定要避開,以免成為後續恐慌殺盤的狙擊目標,在獲利及評價雙重下修的效應下,跌幅有可能特別大。

ii. 科技股,一定要確定下半年展望正向,因上半年受到停工及經濟成長下滑影響,手機、PC/NB、TV......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量可能會受到嚴重衝擊,故基礎建設相關族群,包括基地台、Server......等,優於消費性電子相關族群。

iii. 價值型股票,須符合「近五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5%」、「非觀光/餐飲」......等條件,才能往下攤平加碼;如果是疫情受害股,想逢低攤平,可能會非常需要耐心,操作週期拉長至一年以上。

c. 近期許多投資人關心,日、韓疫情爆發,是否帶給台廠轉單機會?從市場反應來看,顯然對「斷鏈」的擔憂遠大於對「轉單」的期待,所以不建議朝這個方向思考。

2. 近期市場傳出MLCC、晶片電阻(R-chip)庫存降至十年來最低水位,業者醞釀漲價,我們已在「廠商庫存水位吃緊,MLCC醞釀漲價?」做過分析,這次被動元件漲價的主因,是業者復工率不如預期,導致供給面緊縮。此外,近期日、韓疫情爆發,市場也擔憂記憶體供給受到緊縮,使得本週DRAM、NAND Flash報價相當強勢。

a. 若是供給受到緊縮、庫存不足推動產品漲價,則出貨量勢必會受到影響,反映在財報上,是營收成長動能緩、毛利率有機會提升,但較低的營收規模有可能使營業費用率提高,對營業利益率的影響較難評估。定錨認為,記憶體模組/封測、被動元件......等族群,在2020上半年的財報,都有可能走這項趨勢。

b. 本週記憶體報價走勢:

3. 近期金融股再度成為投資顯學,兆豐銀、京城銀因法定盈餘公積提撥已達資本額門檻,破除現金股利不得超過1.5元的限制,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但金融股的行業特性,獲利穩定、成長動能緩,所以絕對不能追高,建議參考財報狗歷史股價淨值比河流圖的區間來操作。

4. 黃金也成為避險熱門,一般來說,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包括:1) 實質利率,亦即對聯準會未來利率政策走向的預期,以及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實質利率與金價將呈現反向關係;2) 美元匯率走向,通常會反映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實質利率水平,美元與金價將呈現反向關係;3) 市場風險偏好,風險意識與金價將呈現正向關係。

a. 以現階段來說,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3月降息1~2碼,但油價重挫也會降低市場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定錨認為,美國的實質利率未必會因為聯準會降息而下滑。

b. 由於中國央行已開始調降存款準備率,向市場釋放資金,日本、歐洲疫情擴散也可能導致日本、歐洲央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故美國的實質利率相較其他國家未必下滑,定錨認為,本次美國降息不一定會使美元匯率走弱。

c. 近期市場對於避險的態度與海外疫情有關,很可能會在3、4月達到高峰,若股市持續重挫、提前落底,也可能導致投資人對避險的想法改變,未來市場對於避險的態度未必會再更積極。

d. 如果投資人認為多頭末升段即將結束,2020~2021年有可能會進入景氣收縮期,則黃金在大空頭中確實會成為避險資金的避風港,但預測空頭來臨的時間可能不太容易。

5. 許多投資人近期買進石油,但2020Q1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製造業需求大幅下滑,可能要耐心等待需求回升。值得期待的利多消息,包括目前油價已低於美國部份地區頁岩油開採成本,頁岩油廠商應該會放緩資本支出,且中東國家有可能會進一步減產保價。

6.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2020Q1中國車市需求非常疲軟,短期內需保守應對,但終端經銷商庫存水位不算偏高,2020下半年還是有機會迎來復甦。

你可能也會喜歡

霍華馬克斯新書演講心得

華爾街首屈一指的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在2019年5月5日來台北舉辦新書演講,在美股夢想家版主雅棠的推薦下,很榮幸能參與這場投資盛會。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站長非常喜歡霍華馬克斯的著作 ──《投資最重要的事》,沒想到竟然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聆聽大師的教誨,向大師學習投資智慧。這邊將參加本次演講的心得分享給各位讀者。 1. 投資最困難的是持續性。 霍華馬克斯舉了一個例子,有一位績效排名經常在所有基金中46%位置的經理人,累計14年績效竟然能排在前4%,顯示投資人不需要有超凡卓越的績效,只要能讓自己盡量少犯錯,每年都贏過市場上一半的人,長期下來就能有非常好的成果。 觀察台股基金的排名,能拿到年度績效冠軍的基金經理人,長期績效不見得比較好。因為要拿到年度績效冠軍,投資組合的屬性通常會比較衝,並且高度依賴對趨勢的預測及下重注,一但看錯方向,往往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或許各位還沒辦法體會「不犯錯」的威力有多大,請思考一下,前兩年震驚圍棋界的圍棋AI軟體Alpha GO,它能打敗全球頂尖棋手李世石、柯潔的最大本錢,就是電腦沒有情緒,而且永遠不會犯錯。所以,提高自己面對市場波動時能保持冷靜的EQ,以及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勢必有助於提升績效。 2. 永遠要反過來想。 霍華馬克斯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你買進一張AAA級(最高評級)的債券,通常就只會有一種結果,即公司依約償還本金及利息;但如果你買進一張B級(垃圾評級)的債券,並且這張債券沒有違約,就有可能帶來令人驚喜的報酬。 在股票市場裡面也是一樣。多數投資人都認定的好公司,評價勢必不會很便宜,要獲得超額報酬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但多數投資人有疑慮的公司,如果經過透徹分析後,發現這家公司擁有市場沒有發現的價值,就很可能是個好機會。 再換個角度看,如果一家公司連續多年表現優異,市場對它的期待也會比較高,如果未來業績持續符合市場期待,股價大概也不會有特別強勁的反應,但只要業績不如預期,就很容易面臨賣壓;反過來想,如果一家公司已長期低迷,沒有太多投資人關注,只要業績一轉強,投資人往往會非常驚艷,股價就很有可能會從谷底翻揚。 3. 資產配置是投資績效的關鍵 由於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只有隨時調整投資組合,提高自己的「耐震度」,並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才是獲得長期穩健績效的真理。雖然新書中文譯名為《掌握市場週期》,但實際上,建構投資組合時雖然需要對未來有洞見,卻不能完全依賴預測,而是要回歸「機率」、「期望值」、「大數法則」。 所謂「機率」,指的是選股的勝率;所謂「期望值」,指的是當你看對的時候能大賺,當你看錯時只會小賠;所謂「大數法則」,是當你在擁有良好的選股勝率,並在期望值好的點位進場後,同時採取分散投資策略,買進一籃子勝率高、期望值好的股票,能夠有效降低運氣對投資績效的影響。 舉例來說,當你站在罰球線上投籃,可能有80%的命中率,但你還是沒有辦法預測這次投出的一球會不會進,也就是運氣會影響你投籃的結果。如果你站在罰球線上投100球,那就有很大的機率,進球數會落在80球附近。因此,短期投資可能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如果採取分散投資策略,長期下來,好運與壞運會互相抵消,在機率、期望值、大數法則的效應下,運氣對投資的影響程度是可以被降低的。 4. 判別牛市與熊市 牛市的三大關鍵:投資人非常樂觀、低風險意識、過多的市場游資。 霍華馬克斯認為,牛市階段,媒體通常都充斥著好消息,很少會有壞消息;但熊市階段,媒體又只報導壞消息,好消息似乎都消失了。 站長覺得,或許不是牛市階段只有好消息,熊市階段只有壞消息,多數時候,市場上其實是好消息與壞消息並存的。但在市場氣氛樂觀時,股價往往只反映好消息,對壞消息冷處理、不反映,或只反映1~2天;在市場氣氛悲觀時,股價往往只反映壞消息,對好消息則視若無睹。也因為如此,利多不漲、利空不跌都是市場氣氛反轉的訊號,當然前提是在沒有提前反映的情況下,亦即沒有股價先拉才放利多,或反之亦然。

(詳全文)

2019-05-07

基本面與股價,老人與狗

定錨新站上線至今已有兩個多月,這段時間,我們持續發表各種類型的分析報告,分享給各位錨粉。在多數時候,投資前做好深入研究的工作,絕對是加分的;但站長也發現,有些錨粉在閱讀我們的分析報告後,變得有些過於執著,忽略了「尊重市場」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一些投資經歷較短的錨粉,看了我們的分析報告後,就會去判定多空,再對照股價來驗證看法。 但事實上,站長分享這些研究報告的初衷,並不是要提供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定進退有據的策略。 德國著名的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曾說:「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就像是老人與狗。老人在公園遛狗的時候,小狗活蹦亂跳,有時候會跑得很前面,有時又會停下來或四周跑,不一定會跟著老主人緩慢的步調與方向走;但是不管小狗怎麼跑,還是圍繞著老主人,而且最後會跟著主人的方向前進。」 雖然長期而言,小狗與老主人的方向一致,但短期內兩者也可能會朝反方向前進,而且「短期」可能遠比你想像的更長,或許是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如果你的操作策略,完全照著基本面分析走而失去了彈性,軋空或套牢的壓力,絕對足以讓你懷疑人生。 既然股價不見得完全照著基本面走,那研究那麼深入,又有何意義呢?其實重點在於,如何根據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擬訂安全的因應策略。 由於基本面有好有壞,股價有漲有跌,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產生四種排列組合。 1. 基本面好、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有基本面支撐,通常不會輕易回頭。如果手中有持股,途中碰到回檔時,只要基本面假設基礎沒有改變,可以多一點持有信心。 2. 基本面好、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並不是因為公司變壞,而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只要確定自己買進的成本在合理價格區間,可以多一點耐心持有,等待市場還他公道。 3. 基本面差、股價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漲幅是由其他因素驅動,例如市場派爭奪經營權、市場預期過度樂觀......等,但只要後續基本面沒有跟上,遲早會被打回原形。如果手中有持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退場,而不是讓自己空歡喜一場。 4. 基本面差、股價下跌:此時投資人應該要知道,這波下跌是因為公司變壞,而不是股票正在變得更便宜。如果手中有持股,務必嚴格遵守停損紀律,不要損失擴大到無法彌補的程度。 再更深入地思考,老人與狗的行進方向相反,還能細分為老人在前面,或是狗在前面兩種情況,也就是目前股價相對於公司基本面評估出的合理價值,是遭到高估或低估。就算基本面好,只要漲得夠高,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高估,回檔時還是可以很驚人;就算基本面差,只要跌得夠深,導致股價相對合理價值被嚴重低估,也要提防來個死貓跳。 從實務面的角度來看,我們拿近期市場最夯的5G族群為例,這個產業的長期趨勢無疑偏多,但5G手機在2019~2020年的出貨量非常少,電信商基礎建設推動意願也不高,短期基本面的貢獻度有限,股價卻已經大幅上漲。此時,投資人應該要明白,這是個長線趨勢向上,但短線股價已過度反應的族群,未來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幅回檔,或是停留在原地盤整等基本面跟上。 隨著投資人性格不同,操作策略也會有所差異。如果你是個擅長操作短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短線股價具動能,可以考慮進場做多,並根據技術面及籌碼面指標,擬定進出場機制。如果你是個偏中長線的投資人,這個族群目前可能就不太適合你,但還是可以持續關注,假使未來發生大幅回檔,就有可能會創造買點。 因此,各位讀者不應該是直線思考的方式,看到報告內容偏多就要進場買股票,而是在瞭解產業的基本面趨勢方向後,再根據股價走勢與基本面方向,以及絕對價格與合理價值的關係,搭配自身的個性及操作週期,擬訂不同的投資策略,沒有標準答案。 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報告內容都盡可能客觀呈現,避免使用過多表態多空方向的詞彙,希望提供給讀者的不是對於股價預測的暗示性,而是在投資決策前更多一層的基本面思考。我們也不希望讀者在做足基本面研究後,讓自己變得執著,尤其是習慣於重押持股的人,碰到基本面趨勢與股價走勢不同時,更應該學會「尊重市場」。

(詳全文)

2018-12-25

台股觀察週報 2019/6/30

1. 2019年6月29日,位於大阪的G20高峰會,川普與習近平就貿易戰問題達成協議,美國將暫時停止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在不對國安造成威脅的前提下,重新開放華為向美國企業採購零組件。短線上盤面勢必反映利多大漲,但投資人只要高興一天就好,過去一個月市場已部份反映對於貿易戰暫時休兵的樂觀預期,而且貿易戰並沒有實質成果,只是重啟談判而已,未來貿易戰的談判進度仍會持續干擾市場。 2. 或許是迫於美國企業的施壓,以及部份美國企業已找到不違法的出口方式,政府意圖防堵也無濟於事,乾脆重新開放華為向美國企業採購零組件。但如果把這件事情單純以利多解讀,未免有些過於簡化,我們需要的是「第二層思考」: i. 華為在過去半年建立了高達一年的庫存水位,避免斷料風險,如今就算美國政府解禁華為採購,華為是否還有拉貨需求?此外,「不對國安造成威脅」的具體定義為何?我們認為,目前市場解讀應會偏向開放手機零組件,但持續限制5G設備。 ii. 本次事件已經提醒華為,不能過度依賴美系供應商,未來有可能會永久性轉單給非美系供應鏈,或至少大幅度拉高非美系供應鏈的訂單分配,尤其以中國本土供應鏈受惠最大、台系供應鏈居次。 iii. 前次川普宣布延後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關稅提高時間點,隔天孟晚舟就在加拿大遭逮捕,讓美國政府找到制裁華為的理由;本次川普回國後,是否又會出爾反爾?例如在談判僵持時再次放話對3,150億美元商品清單課稅?  iv. 若中國同意美國要求,擴大採購農產品,是否會帶動近期已開始轉強的「黃小玉」價格更強勢? 3. 華為解禁後,能否在西歐、東歐奪回先前流失的市佔率,則有待觀察,目前暫時不下修三星(Samsung)手機供應鏈的展望,未來會再持續追蹤。 4. 較確定的是,中東、俄羅斯減產原油,以及伊朗衝突升溫,可能會帶動油價轉強;而美國聯準會(FED)較為鴿派的聲明,以及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疑慮,也有可能會帶動金價持續走高。 5. 若貿易戰暫時休兵,則即將到來的美國超級財報週,以及台股半年報,是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尤其,台積電將在2019年7月18日召開2019Q2法說會,經營層對於半導體產業景氣的看法,將會左右市場對於下半年的預期。目前為止,我們在半導體產業沒有看到樂觀訊號,但不排除華為解禁後持續向供應鏈拉貨,提高經常性庫存水位,帶動產業景氣回溫。 6. Mini LED技術漸趨成熟,以NB面板為例,日亞化最新技術只需5,000顆晶粒,遠低於2018年業界技術標準8,000顆晶粒,且封裝良率已達量產標準,成本大幅下滑,預期2019下半年會開始導入高階NB。定錨認為,Mini LED將在2020~2022年持續發酵,並在2022~2023年導入Micro LED,初期可能會用在穿戴式裝置上,取代OLED面板。 7. 近期市場傳出石英元件在2021年可能會缺貨(參考連結),我們基本上認同這個看法,主要是2021年5G基地台建置會進入毫米波頻段,並大規模導入陣列天線技術,對於濾波器、石英元件的需求大增,且石英元件產業長期供過於求,廠商多年未擴產,屆時很有機會炒作一波「缺料題材」。

(詳全文)

2019-06-30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書評

FB粉絲團抽書活動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55552934762170&id=1519205901730215 日前收到商周出版社贈送的《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作者張明輝教授在本書提到的許多優質觀念,以及系統化的架構編排,讓非會計本科生都能受益匪淺,而且跳脫傳統只介紹財務比率的死板分析,故決定寫下這篇讀書心得,與各位定錨讀者分享。 一、量化管理 本書第一個提到的優質觀念,就是數字化管理,張明輝教授拿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及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為例,認為經營者必須對數字有敏銳度,才能找出藏在細節裡的魔鬼。而敏銳度的培養,則是源自於對會計的瞭解。 其實數字化管理也不只體現在財報上,站長過去在投信業任職時,也曾遇過「量化管理」的部門主管,令人印象深刻。他把部門內所有研究員的出缺勤、遲到早退、晨會報告內容、推薦個股及績效......等,都詳細記錄、量化管理,讓他對研究員的考績評判不再是依據個人的主觀感覺,而是客觀的數據。 站長也曾看過投資達人,在Facebook分享這個月上了幾場節目錄影、寫了幾篇訂閱文章......等,或許也是給自己一個目標,下個月的自己不能比這個月怠惰。在健身房認識的教練,也都會記錄自己的訓練,督促自己每週要達成訓練目標,同時檢視自己是否有持續在進步,以及飲食、訓練菜單是否有調整的必要。 換句話說,大至企業經營,小至個人生活管理,只要詳實記錄、量化管理,都有可能看到許多你原本沒有發現的問題。 二、資產負債表 大家都有看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但有沒有想過,其實每個家庭,甚至個人的財務狀況,也都可以用資產負債表來呈現呢?如果優質的企業經營,是從財報分析開始;那麼想做好個人理財,何嘗不是從建立完善的個人財務紀律開始呢?舉例來說,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貸款買車,有沒有仔細評估過,車貸對個人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以及這項「不良資產」未來的折舊、維修、保養、稅務......等成本,對個人未來5~10年內的財務影響? 很多投資人以為,財報分析最重要的是損益表,但事實上,資產負債表才是重中之重,可以提供投資人許多重要資訊,包括: 1. 商業模式:屬於重資本支出或輕資產?規模經濟優勢對營運績效的影響? 2. 公司資產的含金量:易變現的現金、應收帳款多寡?不易評估的無形資產多寡? 3. 資金來源及運用效率:主要仰賴內部資金或外部資金?財務槓桿的高低?運用資產賺錢的能力? 因此,這本書以兩大章節的篇幅來介紹資產負債表,而非偏重損益表,確實有助於投資人建立正確的財報分析觀念。 三、帳齡、存貨分析 過去我們在教科書都學過,「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的計算公式是:(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全年銷貨金額 * 365(天) 但張明輝教授提出一個相當有趣的觀念,應該直接用期末應收帳款計算,而非計算期初與期末的平均值,原因是以財報結算當下的時間點來講,期初的數字對於分析報表並沒有意義,站長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如果想要改善帳款結構,也可以考慮把帳款賣斷給銀行,例如中小企業與電子五哥做生意,應收帳款的票期通常都開很長,如果持有這些帳款,在銀行授信時很容易被扣分,還不如把帳款賣給銀行、立即變現。由於電子五哥都是信用評等較高的優質企業,銀行通常很樂意承購這些帳款,同時也能改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結構。站長想起,過去曾聽過許多中小企業,跟電子五哥做生意,結果資金周轉不靈而被迫收購的故事,這些中小企業主會不會很懊悔太晚看到這本書? 舉一反三,在計算存貨週轉天數,評估產業的庫存水位時,也應該以期末數字來計算,而非採期初與期末的平均值。 存貨週轉天數並非越低越好,客製化品項越多的公司,應該會有較高的存貨週轉天數;當然,存貨週轉天數下降表示訂單及存貨管理效率提升,但無論如何精實管理,一般來說,也很難低於30天。站長想起,有些KY公司的存貨週轉天數低到不可思議,某家賣童裝的公司甚至只有2.5天,有些投資人看到這家公司亮麗的損益表還認為股價被低估,難道沒有懷疑過報表的真實性嗎? 再換個角度想,存貨週轉天數高一定不好嗎?假設今天你看到記憶體報價大漲,想投資記憶體模組族群,此時應該選擇低價庫存多的,還是庫存少的呢? 四、在「定價權」之外 近年有越來越多投資人非常喜歡強調「定價權」,認為擁有「定價權」的公司,在利潤率會有較好的表現。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又忽略了許多在「定價權」之外,能穩定公司利潤率表現的其他因素,例如技術/良率/生產效率提升、成本控管......等。 換個角度想,坊間認為有「定價權」的公司,例如食品業,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茶葉蛋、雞排......等商品,價格比十年前漲了多少,但十年來的雞蛋、雞肉價格有漲比較少嗎?賣茶葉蛋、雞排所需的薪資及水電費成本呢?你確定綜合考量以後,賣茶葉蛋、雞排的攤販真的有賺更多嗎?如果那麼好賺,你怎麼不去賣? 再換個角度來看,許多投資人認為3C產品的售價總是持續下跌,零組件供應鏈也會被品牌廠砍價,所以不投資科技產業,這樣的分析其實只看了一半,忽略了每年科技大廠都會推出新產品來維持售價,零組件供應鏈也會持續提升良率及生產效率來維持獲利表現。 五、財報沒有說的事 在本書最後的章節,張明輝教授舉出好幾個實際發生過的假帳案例,讓讀者們眼界大開,原來企業作帳還有那麼多的手法!站長在走訪產業的過程中,也曾聽過某公司宣稱新產品已開始出貨,實際上那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也沒有客戶願意購買,都是堆到美國子公司的倉庫內。 如果這些作帳的手法,佔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比例不高,或許還不至於影響公司營運;但如果經營層食髓知味,作帳手法越搞越大,像滾雪球般地開始影響到公司營運,事情可就難以挽回了!若能詳讀這本書提出的案例,可以增廣自己對「表外營運」的見聞,對於未來避開這些地雷也會有幫助。

(詳全文)

2019-09-27